尽管不到总数的1%,但缺席今春广交会的208家出口企业依然牵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这是多年来,广交会的出口参展商数量首次出现下降。但记者注意到,部分交易团新增企业达到40%,一批中小企业则首次登台亮相,在逆境中向国际市场发起冲击。
缺席背后都有危机的影子
“没有参加广交会是出于经费的考虑。”成都再建装饰材料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语气平淡。这家马赛克大型生产企业的市场曾遍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目前客户的减少让企业不得不节省高昂的参展开支,能省则省。
为了节省开支、抱怨广交会不够专业、忘了报名参展……在我们的追问中,企业缺席本届广交会的理由五花八门,但在全球经济低迷、外需大幅萎缩的阴影下,一些原本不足以让企业放弃参展的原因被凸现和放大,最终成为企业走进广交会的绊脚石。一些“老广交”告诉记者,广交会的展位多年来一直十分抢手,违规转让的价格最高曾炒到10多万元,但是今年的价格只有两三万元。
许多沿海交易团告诉记者,与往年相比,广交会展位的供求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展出家电、建材、化工、五金等产品的第一期,以及展出日用陶瓷、餐厨用具、钟表眼镜、家居用品等产品的第二期,由以往的展位供不应求,到本届的供求基本平衡,而以纺织品为主的第三期则在今年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展位供大于求的局面。
有“缺”有“入”策略各不同
广交会新闻发言人慕新海说,少数企业的缺席,与更多的企业申请更大展览面积也有关系。“在严峻形势面前,我们能看到不少企业选择了迎难而上,通过推出新产品、塑造新形象,更积极更主动地去争取海外市场。”
记者也发现,许多出口企业面对新的经济形势积极调整,并没有退缩,而是采取了要在逆势之中有所“得”的主动应对态度和策略。在少数企业“缺席”的同时,更多的外贸企业通过品牌建设、技术创新等手段,更加深入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之中。
浙江交易团今年新增加企业达到637家,与上届相比增幅达到40%。作为首次参加广交会的中小企业,浙江嘉兴德尔电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依托市场导向型研发能力而形成的竞争力,企业有信心在逆势中抢占欧美市场。广州市外经贸局局长肖振宇则告诉记者,在今年全市525家参展出口企业中,新企业有69家,占到总数的近13%。“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尤其是出口新兴市场增量较大,是逆势出席广交会的中小企业的最突出特点。”
一些地区还在调整产业布局和重心,积极帮助优势产业更好发展。“我们今年新增的160个展位有150个集中在办公文具、体育休闲用品中。”宁波市外经贸局副局长丁海滨说,这既是今年广交会相对富余的展位,又是宁波的优势产业。(据新华社广州4月20日电)
2009年0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