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龙湾区发展巡礼
龙湾区位于瓯江口南岸、东海之滨,是温州市的三大城区之一,1984年12月作为温州改革开放的龙头和窗口而设立,200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进行较大的区划调整。现区域面积27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2.5万人,外来流动人口约40万人,辖5个街道、5个镇,9个居委会、147个行政村。区人民政府驻永中街道。
近年来,在温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龙湾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在温州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市“两会”上,市委、市政府明确把龙湾作为温州市新型城市化的主战场。在龙湾区第六次党代会上,区委提出了以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区为目标,实施“产业强区、城建亮区、文化育区、和谐立区”四大战略,力求在“产业升级、新型城市化建设、生态环境整治和社会管理服务”等四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当前,龙湾新一轮的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已经兴起,现代化滨海新城区建设正大步推进。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文化底蕴比较深厚。龙湾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区内有国家级文保单位永昌堡,唐代国安寺、宋代千佛塔和龙湾古炮台等一批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省级风景名胜区瑶溪风景区、号称“东海第一堤”的永强大堤、天柱寺风景区、灵昆瓯江旅游度假区等。龙湾是耕读文化发祥地之一,文化名人辈出,在温州民间享有盛誉、人称“张阁老”的明嘉靖内阁首辅张璁是永中街道普门人,现有龙湾籍“两院”院士4位。
第二,经济实力比较雄厚。龙湾区是温州的工业强区、经济大区。200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03.43亿元,比上年增长7.7%;完成财政总收入27.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外贸进出口总额12.24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7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81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4%和9.3%。龙湾是温州的工业大区,在严峻的发展形势下,2008年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608.11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0.77亿元,同比增长5.1%。
概括起来,龙湾的工业经济发展特点跟温州一样,主要是以下几方面:一是体制、机制比较活。在所有制结构上以个体、私营(包括独资与股份制)等民营企业为主,在经济运行机制上以市场调节为主。二十多年来,“温州模式”在体制类型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形式已经由初始阶段的家庭、个体工商业形式向合伙与股份合作形式转变,现在许多企业又向股份有限公司与集团公司发展;市场运行方式也由初始阶段的本地专业市场与十万购销员跑遍全国相结合的形式,演变为企业在全国各地租柜台、设购销点、办市场、建基地等形式,从而形成全国性的购销网络。“温州模式”由于其“利益直接,机制灵活”,极大地调动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赢得了先发优势。
二是基地集聚作用强。区内设有省级温州工业园区和温州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已经启动建设的温台沿海产业带重要组成部分——温州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也在区域之内,并相应建立了海城水暖洁具、沙城食品机械、天河民用电器等八大特色工业基地和一批标准厂房基地,并由此集聚形成了合成革、制笔、不锈钢拉管、阀门、水暖洁具等支柱产业。
三是品牌战略得到深入实施。现已拥有中国制笔之都、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不锈钢无缝管材生产基地、中国阀门城、中国五金洁具之都、中国鞋都女鞋基地、中国食品制药机械产业基地等7张国字号金名片。全区共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13个、国家免检产品11个、省名牌产品27个、省著名商标30个、省知名商号8家。
四是市场占有率比较高。多个产业产销量位居全国前列,如合成革行业年产值80多亿元,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70%以上,成为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合成革生产基地。制笔行业年产值30多亿,水彩笔占全国生产总量90%以上。不锈钢无缝钢管占国内市场份额70%以上。
五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区现有规模企业827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16家,超10亿元企业4家,规模经济占全区工业经济比重达到70%以上,4家企业先后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行列。
六是协会、商会作用发挥好。在龙湾区现有的支柱产业中,都已经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或者商会,有的甚至已经是市级协会(商会)。这些协会(商会)在行业自律、品牌建设、安全生产、公平竞争等多个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全区形成了平原蔬菜、山上杨梅等特色优势产业带,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文蛤之乡等相继落户龙湾。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商贸、交通、房地产、金融、电信等行业快速发展,“山海龙湾·都市休闲”旅游品牌已初步打响。
第三,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充分借助温州大都市建设和城市东移的大好契机,按照“中心崛起、西连南拓、山海互动、全面推进”的空间发展总体思路,加快城市化进程。实行东连、西拓、南扩,拓展城市中心区范围,使龙湾城市中心区规划面积达到14.58平方公里,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面展开,核心区道路网基本成型,行政管理中心、文化中心已建成投用,市民广场、文化水街等项目即将竣工,一批地块成功挂牌出让,2.5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已经初具规模。一批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供水、供电、道路、环卫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多层次立体型交通体系、稳定可靠的城镇供电体系、高标准城市防洪体系基本形成,围垦工程、温瑞塘河整治、东片排污管网建设全面提速。
第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近几年来,龙湾区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居民生活实现基本小康目标,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名列全省前茅。文化、卫生、体育、科技、计划生育等事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平安龙湾”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已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6%以上,在全省领先。学前三年到高中三年的十五年教育已基本普及。先后被评为省首批小康县、省首批教育强区、省级文明城区工作先进区、省级科技强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区。
第五,发展潜力十分明显。新龙湾位于温州城市东部,是温州的东大门,东临大海,通过温州半岛工程与洞头连成一片;北依瓯江,经温州大桥与乐清、永嘉相邻;西靠鹿城,与市政府所在地隔路相望。区政府与市政府之间的行车距离只有十几分钟。全区海、陆、空立体交通齐全,民航永强机场、温州港最大的码头——龙湾万吨级码头均在区域之内,机场大道、瓯海大道贯穿东西,金温铁路直通龙湾港区并设立货运站,甬台温高速公路横穿境内。随着市委推进“第三次跨越”战略深入实施,城市向东拓展、瓯江口区域整体开发步伐日益加快,成为温州大都市建设的主战场、城市的副中心和未来城市的中心。特别是瓯江口区域开发建设的加快、占地面积1.24万亩的温州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龙湾)及滨江商务区建设的启动,龙湾作为温州从“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迈进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区位优势更加明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此外,龙湾拥有滩涂20.7万亩(相当于可再造一个新龙湾),其中可围垦滩涂达16.43万亩,现已围垦2.15万亩,正在围垦1.96万亩,发展空间非常广阔。龙跃海湾腾飞起,长空天涯任搏击。从温州未来的发展蓝图看,龙湾区在温州大都市的发展格局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明显的区位优势得到了各级领导、各类专家和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正成为各路英才投资创业的一方热土。(哲温龙)
2009年03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