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上,IDC中国研究总监武连峰分析了金融危机的各种影响及企业面临的新机遇。他认为,中国金融市场直接损失有限,但影响较大;实体经济已产生较大影响,但总体依然可控;消费者信心处于下降周期,直接影响消费,政府如何做好信心管理极为重要的。
不同行业受影响的时间和程度不同。武连峰表示,证券、银行、保险、房地产、钢铁、水泥等属于较早受到影响的先导性行业,汽车配件、家电、交通运输、零售、服装、饮料、机械装备、计算机等属于同步性行业,而通信设备、医疗、教育、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属于滞后性产业。由于国家对第三类加大了投资,所以蕴藏很多商机。
汇丰等3银行面临56亿美元亏损 建行副行长罗哲夫调任光大总经理 建行:未接到美银拟售H股消息 深圳出现信用卡免息一成首付 银行职员为黄牛介绍客户被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陷“卡门”事件 “过去30年,中国治理经济过热的政策措施并不是很有成效,但治理通缩的经验非常丰富,加上财政充裕,发展空间很大。未来两年,中国GDP可能保持7%-8%的增速。”武连峰说,2009年中国IT市场仍将增长,但增幅会下滑,软件与IT服务受到的影响较少,硬件方面受影响更大。
在分析4万亿元刺激经济方案孕育的机会时,武连峰表示,可为企业节约成本的云计算服务及在线电子商务服务,存在较大的商业机会。微软所有产品明年都会有网络版本,IT服务像水和电一样为用户提供服务。同时,新兴的ICT业务领域有很多机会。ICT行业每隔数年就有新的机会出现,如产业转型中的服务外包机会。他认为,中国如何把国内外包业务做大,显得非常重要。政府将来会逐渐把相关服务外包出来,包括电子政务等,这就给IT产业带来了机会。
“现在金融危机虽然来势汹汹,但也是吸引高端人才的好机会。”武连峰认为,中国高科(600730,股吧)技人才面临两大问题,一是高质量人才缺乏;二是结构不合理,领军人才缺,中层管理人才缺,而基础人才、技术人才相对不缺。他建议企业利用金融危机的机会多储备一些人才,两三年后企业便会在新一轮增长中赢得先机。来源:深圳特区报
2008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