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看温州行业协会如何在企业困境时带领企业走出困境

    自今年上半年起,浙江大量中小企业发展出现困难。因银根紧缩,浙江200万家中小企业面临资金断链;因用工成本上升和美元贬值,温州有20%中小企业倒闭或半停产,其中烟具行业开工企业由六七百家下降到约50家。最近,中央领导人频频赴浙江调研,探寻中小企业的突围之路。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产业升级、治理体系和服务方式创新等方面,较多从政府视角出发,强调政府应该如何做。我们转换一下思路,着眼于民间力量的作用,在中小企业陷入发展困境的时候,处于“特殊角色”的行业协会应该做些什么?

    行业性的公共创新平台

    在低成本产业集群中,少数的大型企业和众多的中小企业协同竞争创新博弈是一种智猪博弈:即由少数实力强大的大型企业创新,中小企业模仿。智猪博弈的均衡条件一旦被破坏,就出现智猪博弈恶化。这种恶化表现为大企业的创新成果被模仿的小企业侵蚀过度,导致大企业的创新成本大于创新收益。其结果是大企业不再创新,小企业又无力创新,从而使企业创新陷入“囚徒困境”。但如果大企业的创新成果得到严格的保护或超出了中小企业的模仿能力,虽然会塑造出几个名牌产品,但会使产业集群中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升级受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建立行业性的公共创新平台。

    温州市是我国市场体系发育比较完善、行业协会发展较为充分的地区之一。在温州市,行业协会所组建的信息和研发中心以公共服务方式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这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行业协会建立和运营的创新和服务平台,如温州市服装商会的温州市服装行业创新服务中心、服装图书馆、服装设计研发中心,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以“中国鞋都”命名成立的图书馆、信息中心、技术学院、技术中心、人才中心和安全技术服务中心等。另一类是行业协会组建但以公司方式运营的技术中心,如温州市模具协会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成立的恒田模具有限公司和东海模具产业研发中心,致力于模具技术开发和行业人才的培养。

    在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方面,智猪博弈只是次优。温州行业协会的技术平台面向中小企业,既可以克服技术创新中的“搭便车”行为,同时又避免中小企业创新受困,这种行业性的有偿技术服务是达到低成本产业集群创新最优效率的重要路径。而且,这些创新平台面向会员,以市场方式进行运作,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之一。

    区域品牌的经营和管理者

    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是出现品牌效应。品牌效应有助于增强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形象,促进区域内企业的协同效应并形成共同进化机制,以乘数效应带动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发展。在区域品牌的建设方面,地方政府是最主要的推动者,行业协会是经营和管理者。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温州地方政府先后提出“品牌兴业”和“品牌温州”,并要求发挥行业协会在品牌发展战略中的作用。这包括:行业协会帮助企业培育名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参与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的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的评价和推荐,切实维护温州品牌的声誉,等等。在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协助下,截至2008年6月底,温州已经拥有“中国鞋都”、“中国电气之都”、“中国锁都”等38个国字号特色产业基地,打造鹿城鞋业、龙湾制笔、龙湾水暖洁具、永嘉泵阀、乐清低压电器等7个省级专业品牌基地。

    温州行业协会打造区域品牌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申请集体商标。申请集体商标是利用法律手段保护共有知识产权,防止区域品牌陷入“公地悲剧”的重要途径。集体商标一般由行业协会为主体申请注册,并由其统一使用、管理和保护,会员通过签署协议来共同维护和使用集体品牌。自2001年起,温州行业协会积极申请集体商标这一公共品牌,如温州市制笔协会、温州市服装商会、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永嘉教玩具行业协会、鹿城区眼镜协会、鹿城区鞋业协会等都申请了一个或多个集体商标。对中小企业而言,通过这一“搭便车”共同分享利益,可以增加效用,减少成本,强化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来源:新华网


2008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