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琪晨)原计划只来300人的会场,最后竟然来了500多人。昨天下午,阿里巴巴在佛山宾馆举行“网商论坛”,在阿里巴巴于广东地区举行的首次网商论坛上,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卫哲就外贸“冬天”出路等问题为中小企业出谋划策。
大中小买家要有合理比例
卫哲拿出今年二季度海关的统计数字,中国出口前10大贸易货币中有一半的国际或地区货币增长明显放缓,如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但是中国对韩国、印度等国家出口大幅增长,分别超过38%和56%。
来自美国的订单总体少了,但有些行业的订单依然大幅增长,阿里巴巴今年上半年,运动产品、办公室文具、家居用品、包装及纸等行业的美国询盘依然大幅度增长,有的同比涨幅达到了114%。
因此,卫哲建议即使是“冬天”,也应该躲到一个相对暖和的地方去。他建议佛山的中小企业要注重分散订单的来源,来源尽可能不要集中在一两个国家、货币上,要多一点。大、中、小买家要有合理的比例,特别是要积累更多的中小买家,这些可能是将来的大买家。
挖掘“冷门”行业商机
在这一轮外贸“寒冬”中,一些企业纷纷倒下。在卫哲看来,大企业的倒闭为中小企业发展腾出了空间,特别是纯贸易企业的倒闭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创造了机会。尽管像服装、服饰、纺织品、汽车设备等行业竞争激烈,但也存在大量“蓝海”行业。譬如阿里巴巴近30%的买家采购行业,中国供应商寥寥无几,如植物及动物油、民族服饰、办公用纸、木炭等。
据阿里巴巴的交易情况显示,佛山中小企业与印度、俄罗斯、中东等新兴市场贸易来往并不多,而印度纺织、软件、医药制品等行业的活跃供应商在今年上半年较同期平均上涨200%以上,巴基斯坦的服装、医疗器械、体育用品等行业活跃供应商今年上半年比同期平均上涨40%。
而面对国内高涨的原材料价格,卫哲表示,佛山众多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国内劳动力成本地区差异大,通过电子商务等低成本营销渠道,加大半成品和零部件在内地的采购。
背景分析
“寒冬”中的中小企业需要真正的温暖
在今年3月,阿里巴巴就曾与佛山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确立把佛山作为阿里巴巴在华南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重点基地。这曾在佛山一石激起千层浪,阿里巴巴的借助政府强势介入佛山市场,似乎预示佛山电子商务的春天。
就在此后不久,阿里巴巴的对手易趣考察团也出现在南海,表现了对南海制造业外贸的浓厚兴趣。同时,另一个顶着联合国帽子的“联合国贸易网络”则与禅城经贸局牵手,称要打造中小企业通往联合国采购的桥梁,“政府+企业”似乎成为各电子商务商喜欢的模式。
佛山本土电子商务商面对“过江龙”的咄咄逼人,也祭起本土化大旗,专注于某个行业,显示了与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商的区别。
尽管各路电子商务服务商扎堆,佛山中小企业信息化并没有出现理想中的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也许这些带着政府意图的各路电子商务服务商应该反省市场策略,怎样才能让广大中小企业真正看到电子商务带来的实惠,“寒冬”中的中小企业需要真正的温暖。来源:南方日报
2008年0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