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实现自主设计,拥有自主品牌体系,才能保障我国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支撑起我国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
进入21世纪以来,“品牌竞争”的势头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强劲,产品的区域性已经被进一步打破。品牌便是企业形象的展示,品牌所发挥的效用可以使广大消费者更好、更直观地了解企业的优势。同时,品牌具有一定的信任度、追随度,企业可以为品牌制定相对较高的价格,获得较高的利润。品牌战略已成为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实施品牌战略的首要任务是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是人们运用科技知识和方法,有目标地创造工业产品和计划的过程,几乎涉及人类活动的全部领域,它对产品的先进性和竞争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往往决定70%至80%的制造成本和营销服务成本。所以,产品设计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最重要支柱,是产品创新的核心环节,也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龙头。
产品设计阶段要全面确定整个产品的外观、结构、材料等,从而确定整个生产系统的布局,具有控制产品全局的作用。“设计是产品的灵魂”,对于功能独特的产品,“不怕造不出,就怕想不出”。只有掌握了设计,才真正掌握了产品的核心技术。“设计创造财富”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产品设计是一个企业品牌价值链中最具价值的增值环节。
产品设计的内容越来越广泛,现代企业必须具备全球活动的能力,不但要设计出有能力在本国畅销的产品,而且要设计出在全世界范围内能够销售的产品,以及为其配套的包装、广告等。
受到专利法保护的自主设计产品才能经得起市场风浪。随着品牌竞争的日趋激烈,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系统、越来越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已开始建立并完善。我国的产品生产和销售明显受到知识产权制约是在加入WTO以后,当我们必须要遵守国际商业“游戏规则”时,以往中国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后遗症开始显露出来,那种“照猫画虎”的“模仿秀”时代已经终结。
既然产品的设计将决定产品的血统和命运,我们就应以自主设计作为我国企业研发的首要任务,这是企业远离模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唯一途径。然而,我国工业设计起步较晚,从总体上看,工业设计在我国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设计水平明显滞后于工业的发展。自主品牌少,仅有的少数自主品牌还要请外国设计师设计,这已严重阻碍了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生产1000支笔芯,不如人家的一支品牌钢笔;生产1000件衬衣,不如人家的一件品牌西服。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被外国廉价使用,其原因是设计是外国的,品牌是外国的,专利也是外国的。中国企业在整个创造财富环节中,处在最不利位置,得到的只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费”。在整个产品增值过程中,充当的是“打工仔”,挣的是“血汗钱”。
要提升中国在世界市场格局中的位置,必须在产品中拥有自主技术要素,自主掌握产品的命运,自主掌握企业的命运。中国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设计中心”,社会上也需要大量的专门设计公司,提高自主设计能力,利用创新设计来支持品牌战略,增加产品附加值,以此来求生存、图发展。
自主设计的基础必须从创新的设计教育抓起。有了创新设计教育的支撑,自主品牌和设计才有了根基,才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国设计教育应增强品牌竞争意识,重塑核心竞争力。我们应根据目前国内教育环境,结合国际教育管理体系和教育产业市场规律,将先进企业品牌的市场运作经验和教育产业的内在规律相结合,实施以中国设计教育自主品牌为主导的跨国品牌组合、跨国品牌联盟战略。中国设计教育当前最重要任务是,在跨文化思维指导下,将国际上设计及其教育以至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界的先进管理经验、创新模式和专业理念等经过消化、吸收并与中国经验相结合,探索中国设计教育的国际化战略,构建面向世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设计教育体系。
中国的设计教育虽然还处在初期,但如果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综合素质教育水平,具有开放的全球意识,通过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法律和政策,提供开放的设计教育市场,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国外资本及教育资源为发展我国设计教育服务,使我国设计教育符合品牌战略的要求,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提供设计人才,逐步实现自主设计,拥有自主品牌体系,就能保障我们的企业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支撑我国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闫文芳
2008年0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