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转内销”真是一剂灵丹妙药,能化解不利局面带来的危机感吗?深圳的不少企业老总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深圳市永丰源实业有限公司的内销是做得不错的,否则不会以自己的内销渠道销售合作企业的产品。但董事长刘权辉说,内销市场其实风险也很大,他们内销市场做了12年,其中8年是亏损的,好在外销市场做得好,可以用外销的获利养内销,即便如此,内销网络至今还未完全建成。
经营毛巾的深圳市荣昌利进出口有限公司出口部经理何方态度坚决地说,他们不会考虑内销市场,因为他们从未做过内销,没有任何经验,去做没有做过的事情肯定是有风险的。
深圳市集艺源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瑞球说,拓展内销市场难度不可轻视,他们早就开始调整产品,寻找适合内销市场的产品。目前的大气候是暂时的,是考验企业的时候,企业要找找自己有没有问题,问题究竟在哪里,针对自己的问题,拿出最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
深圳市齐心文具股份有限公司副经理蔡赞娣认为,“出口转内销”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转过来的,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内销市场虽然大,但现在竞争十分激烈,不是每个企业都能转危为安。随波逐流都去“转内销”,并不见得效果好。
更有一些企业的老总说,眼下国内市场在产品定价、宣传、销售方面都不够规范。做出口是直接面对国外采购商,中间环节少,营销成本也低,但做内销市场一般有批发、开专卖店、在大型百货商店开设专柜等,做批发时,客人往往看中样本,第二天就要大批提货,工厂很难在规定时间内赶工完成。而在大型百货商店开设专柜,商场要等产品卖完后才付款给厂家,定期产品卖不完,就会全部退货,厂家非常被动。自己做专卖店成本更高,再有品牌建设营销费用,也是一个无底洞。来源:深圳特区报
2008年0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