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CPI指标,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五月份CPI指标的公布特别是明显回落的变化,将会带来哪些主要影响呢?
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在复杂形势中进行取舍时,往往偏重于遏制通货膨胀。那么,五月份CPI明显回落,是否会使央行货币政策适度放松呢?回答是否定的。虽然,五月份CPI明显回落,而7.7%的仍然在一个非常危险的高位运行,距离今年控制目标4.8%,相差2.9个百分点;与一年期存款利率4.14%相比较,负利率仍然为3.56个百分点。
同时,继续助推通胀的潜在因素非常多,导致全面通货膨胀因素越来越复杂。在五月份CPI明显回落到7.7%的同时,中国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达到8.2%,这已经连续3个月超过8%了(3月份8.0%,4月份8.1%)。作为反映物价总水平的重要指标,PPI实际上是生产者角度的价格指标,而大家更为关心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消费者角度的价格指标。位居CPI上游的PPI的一路上行,无疑会对物价总水平(包括CPI)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说明成本推动因素在物价走高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五月份PPI高于CPI,说明行政手段限制价格的弊端已经开始暴露,许多该涨价的商品都憋在那里。这种价格扭曲现象迟早要理顺,物价潜在上升的力量非常大。从国际环境看,国际石油、粮食、原材料价格都在走高,周遍国家的越南、印度国内通货膨胀严重,不可能对中国一点影响没有。
从货币因素分析,前四个月贸易顺差580亿美元,而外汇储备却增加2283.9亿美元,几乎达到了2004年到2006年之间每年的全年外汇储备新增水平。其中,4月份增长744.6亿美元,创单月外汇储备增长历史新高。外汇储备居高不下,国内流动性过剩加剧,大量热钱流入,对商品价格构成严重威胁。这也是央行果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的原因。
因此,虽然五月份CPI明显回落,但是,从紧货币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在操作上,笔者建议必须利用汇率手段,保持人民币相对稳定,决不能依靠过快或者说一步到位升值人民币来抑制通胀。否则,结果可能不但抑制不了,反而掉入一些国家、国际投行的陷阱里。
五月份CPI明显回落对股市应该是一个短期利好,但是,我们注意到,12日沪综指收盘却下跌了66点,并且击破3000点的心理防线。这主要是投资者还没有从央行7日宣布准备金率上调1个百分点的恐慌中平静下来。根本原因是,目前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已经到了低点。在股市暴涨阶段,央行多次调高准备金率,而股市根本不予理睬。不过,12日沪综指在下午2:30时左右出现了快速拉升,交易量也有所放大。这应该是一个好征兆。但是,货币政策面对物价的长期上涨压力,松动可能性不大,对于股市来说,后市仍然不容乐观。
五月份CPI明显回落对于低迷的楼市来说作用不大。楼市的根本原因是价格过高,超出了大多数百姓的承受能力,大家都期盼价格下降;过高的住房价格已经导致金融风险加剧,监管部门通过住房贷款政策遏制投机性需求。这个调控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楼市将会继续走低。来源:证券时报
2008年0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