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产业支撑的奉贤众多中小企业,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抗击风浪,赢得市场?奉贤走出了一条依靠技术进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成功道路。连日来,一批批“奉贤制造”的用于奥运“鸟巢”、新闻中心等全套“广电”输配电设备,一台台装有“奉贤制造”发动机心脏的零排放“神力”氢动力车即将在奥运各赛场间穿梭,再一次证明了中小企业也能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
中小企业居多已成为奉贤特色,特别是民营、股份制等非公经济占有很大比例。如何改变小打小闹传统作业,向具有抗风险能力的现代企业转变,奉贤区政府从出台政策、资金激励、列入政府考核等,积极引导和激励企业进行内部技术改造,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活力。自2005年以来的近三年,全区用于技术改造投入的到位资金达33.5亿元,平均年递增26%以上,区财政用于技改贴补奖励的资金也由2005年的400万元,提高到2007年612万元。
实施品牌战略,向品牌要效益。从区经委、质监局、工商局等政府职能部门携手扶持培育,到企业获得品牌后政府奖励、区长上门授牌、媒体跟踪宣传,在全区范围内营造品牌氛围,企业塑造品牌意识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如今,“斯尔丽”服饰、“菲林格尔”地板、“广电”输配电、“晨光”圆珠笔,不仅让市民耳熟能详,而且正在成为奉贤一张张响当当的“名片”。据悉,到2007年底,奉贤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7件,中国驰名商标5件,上海市名牌产品52件,上海市著名商标19件,其数量近三年一直位居上海市郊榜首。今年4月,上海广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韩晨光文具制造有限公司因其在企业专利保护、品牌建设、软件正版化、版权登记等知识产权保护的贡献,与其他20家企业一起,成为第三批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并将分别获得市经委知识产权创建资助经费100万元。
依靠科技进步,向核心技术要效益,奉贤区不仅已拥有企业市级技术中心7个,同时在上海首家建立区级技术中心认定机制,这一做法在各区县得到推广。政府部门有计划培育、政策扶持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被不断激活。仅2007年,奉贤区又有8家企业被命名为市科技“小巨人”或列入科技“小巨人”培育之列。同时,众多企业在国家、市级各类科技项目中频频“摘果”,当年全区共赢得国家、市级各类科技项目资金资助达到了2249万元,与上一年相比增幅达50%以上,列入国家、市级科技项目数量及获得资助金额位列市郊前茅。
2008年0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