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8.7%,创下近12年来的高点,显示通胀压力急剧加大。业内对于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也再度升温。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今年2月份CPI同比上涨8.7%,增速远高于1月份的7.1%,逼近1996年5月份创下的8.9% 的高点。此前,市场对这一数据的预期普遍为8.1%。
食品价格的飙升继续带动当前CPI强劲增长。数据显示,2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3%,比1月份高出5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最快,涨幅46%,远远高于1月份的13.7%。
国家统计局解释,今年前两个月CPI上涨幅度较大,是受到了雪灾和春节因素相互叠加的影响,也有国际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原因。国家统计局承认,当前价格涨幅偏高给控制全年价格涨幅增加了新的困难。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表示,8.7%的涨幅显得有点突兀,表明雪灾和春节对物价的影响远远超过预期。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当前通胀压力加剧,与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密切相关。国家统计局前局长李德水认为,要防止出现明显通胀,最核心的问题是从资金源头上实行有效调控。
市场预测,央行很可能在全国两会结束之后,祭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加息的“杀手锏”。
张永军认为,CPI具有滞后性,是否加息应该综合判断工业生产、投资、消费等方面的数据。来源:北京商报
2008年0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