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企业竞争将瞄准“社会责任”

  一个企业做得好不好,经济效益是衡量的重要指标,但并不是全部。在新的历史时期里,众多企业正在自觉地跻身社会公民行列,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它们的综合竞争实力获得了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日益获得重视,成为衡量企业发展的新标准,国内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已经不逊于外企。

  在年前由中国红十字会主办的一台主题为“用爱汇聚生命之河,热血谱写奉献之歌”的讴歌无偿献血事业的大型公益主题晚会上,白象集团董事长姚忠良荣获中国红十字会颁发的“人道主义服务勋章”。他表示:“从事公益事业对企业来说,是具有双赢意义的大事。通过此举我们不仅能回报广大社会公众长期以来对白象集团的支持和厚爱,更希望更多有能力的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伸出援助之手,关爱弱势群体,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始终坚持“食泽民众、业润社会”经营理念的白象集团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将“社会责任”作为自己企业的发展之本。“爱心工程”捐建“希望小学”;“春蕾”计划资助失学儿童;长期支持“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白象集团的公益事业涵盖了方方面面。白象集团也因此受到政府和媒体的大力关注和支持,企业实力不断提升,成为中国方便面行业的佼佼者。

  人们往往有个认识误区,认为那些国际化的“洋品牌”比起国内企业更热衷于环保、扶贫、救助之类的公益事业。然而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光华管理学院单忠东教授在对中外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及实践情况开展大型调查后指出,中小型企业在社会责任指标表现上与大型企业相比并无显著差异,内资企业的指标表现不逊于外资企业。与普通公众的想象不同,对承担社会责任报以热情的企业并非“内外有别”,只不过洋品牌的重视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更为规划并形成完善体系。

  对此,姚忠良表示:“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外资企业的系统化与专业化正是白象集团以及其他国内企业所应该学习的。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以此提升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番话或许体现了众多国内企业的共同心声。作者:李铎


2008年0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