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2007年上海快速消费品市场分析 文具商品集中度提升

  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对上海快速消费品市场中10大类60多个品类的商品进行了连续监测和跨品类分析。

  行业回顾

  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日用类品牌集中程度低于食品类

  总体而言,2007年上海市场的品牌集中度普遍提升。日用品市场上三分之一以上商品的C5(销售排名前5名的品牌)集中度超过80%。三大类20个品类商品中,仅洗涤剂、洗发水、纸品、文件夹四种商品的集中度略有下降,其他商品集中度普遍提升,其中文具、毛巾和袜品提升程度尤其显著,其C5集中度均比去年提升一倍以上。

  品牌格局基本稳定,合资、本地品牌市场份额扩大,竞争加剧。

  总体来看,2007年上海市场上品牌格局基本稳定,综合10大类63个商品销售前10名品牌的情况来看,合资、进口、本地和国有非本地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6.1%、8.9%、29.2%和25.8%,其中合资和上海本地品牌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5.2和1.4个百分点,进口和国有非本地品牌相应减少1.6个和5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日用品中合资品牌优势明显。在20个品类中,畅销品牌(销量前十位)中,合资品牌数占50%以上的品类达40%,在芳香剂、洗发水和卫生巾三品类比重达80%。相比之下,上海本地品牌和国有非本地品牌数占畅销品牌数超过50%的品类只有5%和15%。进口品牌占有率普遍很低,但电动牙刷市场几乎全部被进口品牌占据。

  食品价格普遍上涨,主副食品增幅尤快,成拉动CPI攀升的要因。

  2007年,上海食品市场增长较快,食品价格攀升是重要的助推因素之一,而上海CPI指数的持续上扬,同样受到食品价格的拉动。1-11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增长2.9%,其中食品类增长8.9%,拉动作用显著。食品类中又以油脂、肉禽制品、蛋类、菜等副食品的价格上涨最快,同比分别增长30.3个、22个、22.9个、13.8个百分点。相比之下,茶及饮料、酒类等价格增长较慢,同比低于2个百分点,对价格指数的影响较小。

  政策影响

  商品标准和行业规范高频发布,市场规范性迅速提升。

  2007年堪称快速消费品行业的“政策年”。围绕全国性食品安全整治行动的开展,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标准化协会等机构联合制订或更新了大量食品标准,相继出台的配套政策更是覆盖了食品生产、包装、流通、销售等各环节。《食品安全法》、《食品标识管理规定《、《食品召回管理规定》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法规。

  综观新发布的商品标准、检测方法和行业规范,不仅提升了行业规范性和市场门槛,而且更注重营养和健康,更接近国际标准。譬如,葡萄酒国标由推荐性升级为强制性,茶饮料国标细化了产品成分及添加剂,腐乳要求降低含盐量,允许强化面粉中添加营养素等等。一系列新标准的出台明确了未来食品行业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快速消费品市场进一步提高竞争的有序性和规范性,更加适应逐渐升级的消费需求和日益注重健康营养的消费观念。

  反垄断法出台,有利于维护民族品牌权益,完善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自加入WTO后,外资加速了在中国市场的并购步伐,通过并购抑制中国民族品牌发展的竞争策略已非罕见。在快速消费品市场,尤其是日用品市场上,民族品牌面临的外资并购威胁更甚,这一点从市场前十名品牌的属性分布和变化中可见一斑。而今年通过的《反垄断法《将有助于遏制这一趋势的蔓延,有利于规范外资并购行为,维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国有品牌的权益。

  鼓励港、澳企业在内地有条件设立食品连锁经营企业,有利于提升市场服务水平。

  商务部今年发布的《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补充规定》?熏既鼓励港、澳企业有条件设立食品连锁经营企业,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同一品牌集中进入内地市场。作为港澳企业首选的目标市场之一,上海有望在更高水准的竞争者参与下提升市场服务水平。

  两税合一提高食品行业盈利水平,广告费抵扣规则变更激发新一轮品牌广告竞争、扩张品牌效应。

  新企业所得税法施行前,大多数食品企业的税负水平超过25%,两税合并政策有利于食品企业提高盈利水平,开拓发展空间。此外,食品行业还受惠于新企业所得税法关于变更广告费用限额抵扣为全额抵扣的规定,尤其是原本广告费用禁止抵扣的白酒行业。在新政策的激发下,更多食品企业将采取广告竞争手段,扩张品牌效应。 来源:上海商报  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 马薇薇


2008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