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笔业海外参展设法避“雷区”

      商报讯 昨天,又有10多家温州制笔企业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礼品及办公用品展览会上搭起展台,向超过66000名世界各地的客户展示温州笔的风采。不过,2004年近十家温企因“专利侵权”,现场被罚几百至几千欧元不等的尴尬经历,却在不断提醒着参展温企,如想顺利参展,必须重视专利申请和品牌建设,以避开“雷区”。

  2004年1月,法兰克福文具展现场。“三个人突然来到我们展位,拿着我们的样品和宣传资料说,我们的产品侵犯了他们的专利。他们将向法院提起诉讼,我们需要交一笔诉讼押金。”温州一家文具企业的前任外贸经理张小姐说,这三个人分别是专利局、海关和组委会的相关负责人,因为证据确凿,温州的参展企业基本无回旋余地,只能立即交钱。

  “那一年我们交了500欧元的诉讼押金。”温州文达文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联鑫说,对方会根据参展企业规模和专利侵权的程度,要求给出数额不等的诉讼押金。不过,没有一家企业会索回这种押金,所以它跟罚款没两样。据他后来了解,当时被罚款的温州制笔企业至少有10家,金额从500欧元到3000欧元不等。

  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训。黄联鑫表示,当时温州诸多同行虽然都认为德国企业出示的专利“十分过分”,比如红、黑、蓝三种颜色的组合、排序等,甚至笔的圆形也有专利,但确实已触及“雷区”的他们只能认栽。

  从另一方面说,这次集体触“雷”,也打开了温州制笔企业的国际视野。温州制笔协会会长史信光认为,近几年,随着温州制笔企业对国际制笔产业的认识逐步深入,自主设计、研发的力度也不断加大,许多企业自身也在扩大专利的申请范围,同时品牌建设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所以这种现象基本不会再发生。

  黄联鑫表示,2004年之后,文达文具的专利申请数量每年至少5个,有些需要对已有的专利进行再创造,更要时刻关注即将到期的专利,从而加以吸收。与此对应的是,三年来该公司年产值保持了100%的增长幅度。业界认为,这也就是“中国笔都”所期待的未来。作者:杨德月 来源:温州商报


2008年0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