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笔国际风险投资的浮出水面将众人的目光引向了国内授权市场。香港招商局以及韩国ATVenture日前宣布注资数千万元人民币于中国首家品牌授权公司――天络行作为风险投资,而该公司在未来5年内将以品牌授权管理商的身份实现上市。
可带来9倍“周边收入”
品牌授权最初起源于欧美国家,是拥有品牌的授权商将自己的品牌通过合理形式授权给被授权者使用,而被授权者通常是拥有一定生产、销售规模和资历的生产商。就全世界范围看,品牌授权业已成为一个近2000亿美元的产业,许多企业都把品牌授权看作市场营销的重要工具。相关专家表示,目前,品牌授权已成为现代最有力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延伸的方法之一,并通过日益增加的各种方式加以应用。
“全世界的授权商品一年大约有2000亿美元的销售。每年仅在美国,就有1100亿美元授权商品的销售,共占据全世界授权商品的50%,代表企业有迪斯尼、华纳兄弟等。”天络行总经理张丽华告诉记者,“近几年,授权服务在亚洲地区迅速成长,发展的焦点已经转向日本以外,尤其是中国内地。”
据了解,作为被授权商,在获得知牌授权、贴上消费者熟知的标识后,其销售额可增长20%至30%;而对于授权商来说,授权业务带来的“周边收入”可以9倍于其原有价值。尽管授权业务发展的时间不长,但由于中国经济规模庞大,2005年在中国内地的授权产品销售已经达到了9.25亿美元(约为74亿元人民币),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由于品牌授权在中国内地刚刚开始,人均授权产品零售额只有略超过0.4美元,而日本和香港分别是91美元及16美元,由此可见内地市场日后增长的潜力巨大。据推算,人均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人均授权产品销售额即可上升1.4%,因而到2010年,估计内地授权业务市场的规模将超过15亿美元。
外国卡通人物占主导
“品牌授权在中国起步较晚,规模也很小。”张丽华表示,“仅仅在几年之前,授权业务在内地还几乎不存在,其经营模式和潜藏的机遇在内地企业心目中也是非常模糊。”调查显示,目前国内的品牌授权市场上,超过90%为外国授权项目,其中59%来自美国,其次是欧盟的14%和日本的13%,而内地本土授权项目仅占7%。而且授权产品中,大多数都是外国的卡通人物项目,包括米老鼠、小熊维尼、唐老鸭、史努比等等。由于人物授权项目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因此,授权项目主要用于儿童相关产品,包括玩具及游戏、、文具和儿童用品等。
数据显示,国内每年文具的销售额为600亿元,儿童食品为350亿元,玩具为200亿元,儿童服装销售达900亿元,卡通形象授权商品的市场规模去年预计将达到1000亿元。对于中小生产型企业来说,如果能够成为被授权厂商,则意味着获得了全然不同于贴牌生产的发展新机会。相关专家指出,目前中国正在进入授权经济时代,预计在未来5至10年内,品牌授权业将实现迅速增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盛事的临近,必将引发中国品牌授权市场的井喷,使中国的生产型企业更注重品牌带来的经济效益。
为“中国制造”转型打下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品牌授权对于“中国制造”来说具有更深的意义。今年发生的一系列“中国制造”风波表明,在历经了差不多10年的黄金成长期后,“中国制造”如今已走到了一个十分敏感的十字路口。“被动挨打”的国内中小生产型企业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如何摆脱OEM(贴牌生产)的身份,走品牌自主之路?
创立自有品牌固然是最终路径,但是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需要国内相关企业大量资金、人力等资源的投入,而借用目前已经成熟的品牌授权机制,只需要十分之一或者更少的价格就可以使用国际上知名且拥有众多用户的品牌。对于生产商来说,成为某知名品牌的授权并快速进入市场无疑成为一种公认的捷径。据不完全资料显示,随着近几年来国货出口遭受的种种贸易壁垒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加工贸易等的限制,70%以上的出口加工企业正对“品牌授权”市场跃跃欲试。张丽华认为,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大量国内外贸企业转为内销,他们需要品牌,也需要销售渠道,而品牌授权恰恰顺应了这种需求。
据悉,在品牌授权业中,制造商在付出一定的权利金给授权商之后,可以把品牌使用在自己的商品上或用来设计新的商品,而商品的销售状况也将与市场对这个品牌的知晓度成正比,有助于提升商品销售额和利润率。作为被授权厂商,在借用著名品牌所拥有的资源优势的同时,在生产之外需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品牌经营、营销渠道、人才培养等环节上。
香港招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制造”必将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对于品牌意识缺失的中国企业来说,通过与国际授权品牌深度合作,可以为创造发展自己的品牌打下坚实基础。在国内企业有实力创造自有品牌之前,品牌授权的过程还可以为这些企业实现经验和文化的积累。来源: 中国时尚品牌网
2008年01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