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统计,今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5%,再次达到10年来的高点。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CPI是反映通胀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目前主要是食品类价格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通货膨胀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物价全面上涨。从核心CPI这个角度来分析,我们仍然处于安全的范围内,因此不能讲我们已经进入全面通胀。”
点评:专家强调的是结构性上涨,但是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食品消费才是他们日常消费的最主要支出,食品价格指数实际就是老百姓的核心CPI,食品价格上涨幅度对老百姓来说就意味着核心CPI上涨速度快。面对食品及其他部分消费价格的上涨,多数百姓只能通过减少非食品类商品与服务消费,或降低食品类消费档次作为应对。分析人士指出,食品价格较大幅度的上涨容易造成全面价格上涨,使经济运行处于不安全状态当中,食品价格快速上涨而核心CPI永远处在安全范围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另外,目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尚未将房屋价格计算在内,但是大多数百姓都要通过自己力量购买房屋,决定了即便房屋价格不计算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当房屋价格的畸形上涨也必定会严重降低百姓生存质量的事实。仅仅依据当前部分耐用消费品与服务价格上涨不明显,就忽视食品价格上涨可能对其他类别价格引发的传导效应,忽视未被计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范围的房价疯涨的危险性,就匆忙断定当前“核心CPI仍在安全范围内”,无异于一叶障目。专家强调当前“核心CPI仍在安全范围内”固然是出于“稳定民心”的初衷,但是这样的言论既无益于老百姓生活质量下降态势的缓解,甚至可能因此而造成对于当前价格指数上涨严重性与危害性的认识不足,从而反倒可能对尽快稳定物价目标的实现产生负面作用。新闻原文:中华工商时报 食品价格指数就是老百姓的核心CPI
2007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