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20家民企抱团抢世博商机

  9月27日下午,朱政平以上海新世傲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世傲)董事长的身份在协议书上认真地签下字。这一刻,新世傲正式成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高级赞助商”,并与均瑶集团各自承担6类特许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一家没有特许产品生产经验的民企,何以成功应征世博会?就在10月8日,“新世傲”宣布:首批100多种世博标志特许产品已经完成设计,生产项目当月投入生产。一家新生的企业,又是如何做到的?

  对于这些疑问,身兼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纺织服装商会会长的朱政平最有发言权。“新世傲集聚了行业内20家企业的资源和优势。”事实上,借力行业商会服务模式的创新,中小民企的这次抱团出击是种新的尝试,在企业参与国家重大会展特许产品生产的赞助活动中尚属首次。同样值得期待的是,一批出口为主营业务的外贸加工型企业可能因此实现产业增长方式转型。

  20家企业打造1个品牌

  新世傲的诞生,来自于上海工商联纺织服装商会所属会员中的20家企业联合投资。他们中既有服装生产企业、又有玩具制造企业,还有生产资料和物流企业,但大多是发展中的中小民营企业,此时的目标竟前所未有的一致: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叫响同一个品牌。正如名字的寓意:因世博而诞生,为世博添光彩,成为世博的骄傲。“众人拾柴火焰高”,公司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人民币,投资总额2.5亿元人民币。其中,8家大股东和12家中小股东年营业规模超过100亿元,利润总额超过15亿元。

  世博会的12类特许产品生产,新世傲包揽下了服装、饰品、帽品、文具、家用纺织品和个人护理用品6大类产品。凭借着多年纺织、服装生产经验,以及超大的生产规模,丰富的资源整合优势,新世傲在产品研发与生产上反应快速,练就了一套“看家本领”:从产品的设计到打样,从打样到生产,只需5周的时间就可以全部完成,生产周期比外包企业缩短超过一半的时间!但生产世博特许产品就没那么轻松了。刚投产的特许产品,首批就要在今年12月面市。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又牵涉到保密的问题,公司建立起专门的班子为实施头批产品的打样及生产。近期,公司将启动分授权业务,联合其他类别厂商合作。

  多种力量的无形积聚,使得目前新世傲的特许产品开发和生产能力不可小觑。除在上海有多个现代化厂房外,股东企业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分厂,厂房面积共占地超过130万平方米,员工总数超过4万名。这些资本都成为确保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供应的砝码。而在各企业生产能力的优势互补之下,多种品类的产品可大量减少流通环节,可直接降低世博会特许产品的成本。此外,公司8大股东的运营网络遍布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内蒙古等地,产品远销欧美、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同时在欧美、日本、中东、中国香港等地拥有多家外经贸部授权的完全独立的法人机构。这个覆盖全球的庞大网络,不仅能成为上海世博会有效的宣传渠道,在很大程度上也将帮助世博会特许产品在海外销售市场的开拓。关于新世傲的优势,朱政平充满信心地总结道:产品设计、研发能力,生产管理能力,品质控制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资金不够?捏起来!声望不够?合起来!”对于应征的最初与最终,朱政平兴奋犹存。

  点评:“抱团”却不封闭,商会内部成员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认同感、归属感是成功的关键所在,这又与商会的服务模式不可分割。中小企业不妨换一种思考:在追求做大之前,不如先“抱团”一起做强。

  “商”在前,“会”在后

  就在新世傲被确定为世博首批高级赞助商的前夕,上海工商联纺织服装商会恰逢成立一周年。一年的时间,这家在上海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商会就已经探索出了新的商会服务模式。用朱政平的话来说,联合是永远的主题,但商会应该先捕捉商机,并和会员企业合力参与竞争,这样服务和影响力自然会扩大。

  和许多行业商会成立的初衷相似,纺织服装商会开始也是为了改变企业“单兵作战”的现状。于是,由在沪经营的近1000家纺织服装从业单位中的100多家精英企业联合发起建立上海工商联纺织服装商会成立了。但是,这些会员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其中很多是从事出口和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发展的困难和瓶颈仍然难以突破。成立之初,商会酝酿着采取联合的方式来实现产业的突围和市场的整合。这时,2008年奥运的特许产品活动给了商会以启发,企业何不“抱团”参加国家重大活动,来实现涉足新产业领域的目标?其实,早在2006年7月,朱政平就已经牢牢盯住了“世博”商机。

  2007年,世博会应招特许产品赞助商消息公布后,朱政平和相关人员连开了5个讨论会,并一步步深入了解相关的文件和规定。然而,世博会特许产品生产高级赞助商之争的激烈,不亚于一场商战。当希望和绝望来回震荡时,因为和同伴们的努力几次差点化作泡影,朱政平这样的七尺男儿也会潸然落泪。“开始的想法太简单了,我想服装商会就专心做服装好了。”朱政平说。当他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了解到,特许产品经营采用赞助招商与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模式,由上海世博局在特许产品领域征集高级赞助商作为分许可商,他还是为资金的问题犯了愁。这时候,商会的多位正副会长互相鼓励、打气,朱政平说大家“拧成了一股绳”。在他们看来,应征“世博”特许经营是实现人生社会价值的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是体现上海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的一个很好的舞台。

  由于世博特许经营项目是只面对具有法人资质的企业进行,并有一些前期的投入,组建新世傲是实施特许活动的必要资质。在会员企业自愿的前提下,新世傲股份公司应运而生。事实上,纺织服装商会的新老成员都全面参与到企业“抱团”中去,虽然参与方式、利益及风险有各责任的区分,但商会联合参与的本质并未改变。6月初,商会联系合作多方为“抱团”加力;6月14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生产高级赞助商”应征提报接受审核…… 

  点评:20家“拼盘”的中小企业中也难免有竞争企业,怎样才能拧成一股劲?商会的公信力和商会领军人物的号召力尤为重要。商会不是企业,商会的发展模式不同于企业的发展模式。企业是要以优质产品或优良服务获得利润,商会则要以优质服务赢得会员及准会员的认可,从而获得凝聚力、向心力和成员数量的扩大。

  “后世博”考验商会新模式

  在2010年世博会即将到来的这段日子里,新世傲将特许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看作是他们的唯一使命。世博之旅,这还刚刚是个开始。

  尽管2008年奥运会特许产品给了新世傲以启发,但这曾经是朱政平的一块绊脚石。2005年的春天开始,朱政平满怀希望踏上“奥运”之旅,那时候他的身份还是上海盛顺服装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结果,几十次北上的他在没有得到解释的情况下,被两次流标给“打发”了回来。事过境迁,朱政平总结说:“中小企业个体力量单薄,说话声音都没底气。关键是,做特许经营,我们当时输在了终端服务业上,我们只有生产,没有经销服务。”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新世傲可以背靠着商会做最迫切的事,比如计划在6年里开设500家世博特许产品专卖店。

  这几天,朱政平的MSN上的名字是“赢了!”。其实,他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绩。因世博而生,并不代表着新世傲只为世博而拼。

  “世博会是全中国人民生活中的大事,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会展之一。2010年的世博会在上海召开,为所有上海的民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参与机会。基于两个原因,我们参加了世博特许产品高级赞助商的应征。” 朱政平还把这个过程当作是对商会服务模式的一种全新的尝试:做好了,就可以把服装商会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从而为未来的产业联合和商会服务体系建立打下坚固的基础。

  对于未来,朱政平描绘了他的美好蓝图:“我们希望通过参与世博特许产品的活动,打造一个全新的特许经营以及派生其他经营活动的品牌。在出色完成世博特许产品生产的同时,创立一个全新的特许经营的著名品牌,建立一套完整的中国特许经营的标准和模式,把传统的制造业和特许经营的现代服务业有机地结合,派生出一个全新的特许行业,这个行业将延续和扩展到全球的各个会展领域。同时伴随着世博项目的进展,新世傲将派生出品牌经营(代理)、现代物流、现代信息技术、国际化特许产业等相关产业。力争打造成为一个全新的现代服务的集团化的公司,并且不排除将来在资本市场有所表现。”事实上,现在朱政平对这个活动的经济效益的测算非常粗略和不确定,但有一点很明确,商会下的“抱团”中小企业已经瞄准参与和实现产业转型和实现品牌战略,并最终实现以服务业带动制造业,从制造业向终端服务业延伸的目标。

  点评:由行业商会为抓手,联合起来应征国家重大社会活动的高级赞助商的成功,是民营商会创新服务模式的一种尝试,更是以出口为主营业务的一批中小企业实现产业转型,改变增长模式,实现科学发展的一个巨大的契机。 来源:解放日报


2007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