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抱团浙商 瑞典复制义乌模式

  花上300多万元人民币,你即可获得瑞典中欧商贸展示中心一个摊位的产权,以及瑞典和中国杭州各一套公寓的产权,听上去很吸引人的一个投资项目。9月28日,随着中欧商贸展示中心(原名瑞典中国商贸城)在瑞典卡尔玛市(Kalma)开业,浙江凡尔顿集团带领首批400家商户开门营业。

  中欧商贸展示中心位于风景优美、人口仅6万~7万的瑞典卡尔玛市,是迄今为止中国在瑞典投资最大的商业项目。

  负责项目开发的凡尔顿集团董事长骆金星声称,这一项目不仅将义乌小商品市场模式复制到瑞典去,而且是中国小企业抱团开发海外市场、集群式走出去的新尝试。

  之所以称为义乌模式的北欧复制版,因为瑞典商贸展示中心的区域设置与义乌小商品城大致相同。在瑞典的中国商贸城里,主题功能分为旅游休闲、体育用品、文具、文教、鞋包、皮革、日用五金、家居用品、装饰工艺品等区域,一期总面积60万平方米,商户1100家。和义乌小商品城一样,只做批发,不许做零售。按照长期计划,这里将发展成为拥有9个全球行业类采购平台的市场,入驻的商户达2500家。二期规划建造产品加工区、科研中心及保税仓库,面积达30万平方米。

  骆金星说:“卡尔玛的商贸中心是要打造一个全球采购联盟,以流通作为主渠道,借助‘一站式’的欧洲贸易基地及采购平台,目标直指欧洲一级批发市场。生产类企业可与当地合作,建立生产基地,使产品贴上瑞典牌再流通,达到规避贸易壁垒、产品畅行欧洲的目的。”

  双赢的一站式平台

  骆金星指出,义乌模式在瑞典复制,对于中国投资者,拥有几大吸引力。

  一站式平台:入驻企业借助一站式平台,越过传统的中间代理商,在欧洲与当地批发商、采购商和贸易商直接对话,完成订购。销售的产品价格得以提高,企业可以提高利润,改变出口商品被传统欧洲一二级代理商赚取大多数利润的局面。企业也可通过与凡尔顿集团签订产品代理协议,通过其销售渠道进入欧洲的终端销售平台。

  打开国际市场:商贸中心不仅局限于流通型企业,入户企业还可选择进入加工贸易区,建立生产基地。生产的产品,贴上瑞典牌走上流通,改“中国制造”为“瑞典制造”,既提高产品价格,又减少贸易磨擦,避开欧盟及美国等地区针对中国的小商品及日用品出口所设置的贸易壁垒政策,突破瓶颈,更好地打开国际市场。

  中西双赢:中欧商贸城面向中国投资者招商。凡尔顿集团将与欧洲商品的生产商签订代理协议,将欧洲商品直接输往凡尔顿集团在中国各地开设的“洋货行”,让中国消费者获得比市面价格便宜数倍的欧洲商品。

  抱团走出去

  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说,企业走出去,过去的主要模式有:温州模式(利用海外亲戚朋友等网络,把产品推销到国外,忽视文化融和及商业模式的对接);TCL式(与国际知名品牌对接)走出去都失败啦;中海油式(政府主导下的国企走出国外)模式,中小民营企业则难以模仿。

  现在凡尔顿式模式出去,是浙商的一种新探索,“发扬团队精神,告别单打独斗,抱团海外经营,使小商品赢得大市场”。他提到海外抱团的种种好处,可以形成产业集群,进而形成销售基地;群体凝聚个人的力量,更好地与当地政府、社团组织、企业等联成一片。保育钧说,浙商的抱团探索,为走出国门的中小企业,指明新的发展趋势。

  的确,集群式的进入,可以增加与当地政府的谈判力量。单打独斗,力量微弱,在谈判中往往缺乏话语分量。比如以前在迪拜,中国商人只能租房,不能购房,生意做旺,却对水涨船高的租金无可奈何。而且,中国商人只能拿工作签证,无法自己开公司,仅能借别人身份开公司,接受外人分红的无奈。而中欧商贸城项目,通过和卡尔玛市政府的谈判,获得一系列优惠条件。包括低成本的土地,允许用中国工人和中国进口的材料;商业用地的产权可以等额分割给来经营商铺的中国公司;进入当地机场、港口等物流环节公司的董事会;协助前来经营的中国人办理永久居留权等。

  上海市工商联的副会长唐豪认为,抱团走出去有抱团取暖的从众心理。这需要有魅力、有影响的企业家牵头,带领大家有组织、有计划地走出去。而凡尔顿的领导能力还有待实践检验。出处:融资中国


2007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