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中国制造的产品经第三国高额加价被转卖给联合国,另一方面是联合国对于中国产品质量、信誉的认可,而中国企业却在加入联合国全球采购链不得法,在昨起举行的2007年中国(上海)国际采购大会上,联合国工业发展管理部等6个机构再次拿出近百种品种,上亿美元的采购订单,希望中国企业挺直腰板自己拿单。
中国直供远少于“中国制造”
“中国已经成为联合国采购的第一大供应国,其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所采购的商品及服务中20%来自于中国”。在昨日的“中国(上海)国际跨国采购高峰论坛”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管理部采购服务办公室主任Ranko Vujacic披露说。但是这仅仅是中国制造的产品,而非中国直接供应的产品。我国每年直接向联合国采购机构提供商品和服务总量不大,但同时大量“中国制造”的产品却通过第三国或其他渠道转入联合国采购系统,使中国企业减少了与联合国机构合作的机会。
据联合国机构间采购服务部统计,2006年联合国在全球的采购金额达94亿美元,其中在中国直接采购的金额为8860万美元,份额仅为0.94%。在近期发布的《联合国采购报告》中称,大量“中国制造”的产品通过第三国或其他渠道转入联合国采购系统。比如丹麦等主要采购供应国,其许多产品的制造商都是中国的企业,比例高达20%。而每年经由第三国被联合国采购的 “中国制造”商品总额达到了联合国直接在中国采购额的五至六倍,即大约每年有4亿至5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在贴上外国品牌之后才进入联合国采购订单。《联合国采购报告》称,以拥有2700多家文具企业的宁波市为例,相当一段时期,宁波市很多文具企业如广博、贝发等都给联合国供货,但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通过欧美中间商的品牌和名义进入联合国采购系统的。该市的文具企业只赚到一些微薄的加工费,无法在品牌方面得到联合国的认同,也没有成为联合国的直接供应商。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联合国这个庞大的国际采购集团会越来越关注中国商品及在中国市场的采购,这对迫切希望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来说是难得的机遇。长期以来中企对联合国采购渠道和信息缺乏了解,导致以物美价廉著称的中国商品大多只能通过国外企业间接出口到联合国。其实,联合国及其许多机构都已感觉到中国商品在质量、信誉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加之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都愿意加大在中国市场的直接采购。而本届中国(上海)国际采购大会更是让联合国各机构与中国的供应商有了一个更为直接的联系与沟通。据悉,在本次跨采大会上,联合国项目事务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管理部等6机构拿出了近百种品牌采购清单,希望能够寻找到合适的中国供应商。
如何成为联合国指定供应商
同联合国做生意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很好的渠道。联合国虽不允许供货企业直接以商品进入联合国做广告,但能成为联合国采购的商品,本身就意味着企业经过了严格检验,可以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金字招牌。据介绍,联合国指定供货商参与联合国采购的商机远远不止94亿美元。联合国有86个成员国的采购是利用联合国采购数据库中指定供应商名录来寻找货源的。他们每年的采购达200多亿美元。中国企业如成为联合国指定供应商就可列入该名录,等于在国际上做了免费广告。
那中国企业如何参与联合国采购,拿到联合国的“金字招牌”呢?据跨采大会承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联合国采购希望直接从工厂企业供货,没有中间环节。但是企业要申请成为联合国采购指定供应商,从获得订单,到执行合同,需要了解采购的程序、文件、规定以及随时变化的采购信息。因此,中国企业必须首先在联合国采购机构注册成为供应商,具备参与联合国采购活动的基本资格,关注联合国发布的各种采购公告和相关信息主动应标,及时向联合国提供有关产品和报价资料、企业变更信息等争取进入短名单,为中标打好基础。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2007年0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