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的中部,有一个神奇的城市叫义乌。一直不明白,这个小城市怎么会酝酿出一个大市场。走进义乌,才真正感受到这个小城市的魅力所在。
义乌面积为1105平方公里,市场经营面积就有260万平方米。这里的小商品市场,被称作世界小商品的“道·琼斯指数”。“研究中国市场不能不来义乌。”国家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的一句话道出了义乌市场的重要性。他指出,义乌市场小商品价格是中国小商品价格的“晴雨表”。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说:“义乌不只是浙江的义乌,全国的义乌,而且是世界的义乌。”
在义乌,几乎全民皆商。走在路上,身边掠过的都是一间间的店铺,而且分类严格,划行归市。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针织市场等10多个专业市场,包括玩具区域、日用品区域、雨伞区域、皮带区域、围巾区域等,俨然就是一个品种齐全、数量众多的大型超市,小如纽扣、拉链这样的辅料在义乌也形成了一个产业。民间流传,“在义乌,不怕你买不到,只怕你想不到”。
“无中生有"崛起的义乌市场
昔日义乌,只是一个资源贫乏的传统农业小县。义乌,究竟是什么?义乌,究竟凭什么?义乌,全球化了吗?义乌,能被复制吗?回想从前,20多年的努力建成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商贸中心,这样的成就确实让研究经济的学者们感到目瞪口呆。缺乏自然资源、缺乏工业基础、缺乏外资推动、缺乏优惠政策的义乌看似“莫名”发展起来,其实是有“其妙”的!义乌,这是一个孕育财富、创造奇迹的地方。义乌小商品市场,仿佛是“无中生有”的崛起。义乌人认为,这是因为有当地政府的“点金之术”。
义乌市市委书记吴蔚荣坦承,义乌的发展做的是“无中生有”的文章。他认为,义乌人讲的“点金之术”,其谜底在于义乌坚持兴商建市:“改革开放以来,义乌确立并实践‘兴商建市’的发展战略从未动摇。遵循市场,就是抓经济的理念从未改变,推进专业市场硬件完善、功能拓展、业态提升的工作从未停止,真正做到了工作围绕市场转,城市围绕市场建,产业围绕市场育。”
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吴波成认为,义乌小商品市场能持续发展,是因为这里的企业发展都是遵循市场规律来做:“不断引进新的产品”,义乌的经济发展紧贴市场需求,形成良性循环。
中国小商品城走上品牌路线
义乌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化,从不断扩展的商业城的名字可见一斑。上世纪80至9()年代,义乌小商品城均以地名称呼,例如篁园、宾王等。但从2001年开始建设的新一代小商品市场,不再用地名“福田”命名,而以“国际商贸城”冠名。
各称的改变并非偶然。在国际化浪潮驱动下,国际小商品生产企业与供应商大量涌入义乌。2002年以来,义乌国际商贸城先后开辟了台商馆、香港馆、韩国商品馆、安徽馆、四川馆、家乐福采购中心等。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外商常驻义乌采购商品;境外企业经登记批准,在义乌设立的办事处达939家,全球海运前20强企业有8家在义乌设立办事处。义乌市场年出口商品40万标准集装箱,辐射到全球212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8月,联合国在义乌市场设立我国的首个采购信息中心,标志着义乌小商品市场正式加入联合国的采购网络,成为联合国物资采购重要基地和价格信息采价中心。义乌,正影响着世界小商品的价格。
随着市场国际化的推进,义乌的商品出口逐渐走向高端市场,出口市场的重心逐渐从第三世界向发达国家转移,近年来,欧、美地区客商人数增幅列前两位。
与此同时,义乌人的品牌意识也逐步加强。经调查,市场内有注册商标4万多种,超过商品总数的12%,更有l 25件国家级名牌、168件省级名牌和像耐克、飞利浦、强生、欧莱雅之类的国际品牌。据了解,不少经营户正在向工商部门申报注册商标,期望以后有个叫得响的“名字”,生意越来越好。
2006年10月,在商务部的直接指导下,“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正式发布。中国小商品城正在由一个商品交易中心向集商品展示、产品研发、价格形成、国际贸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性商贸中心转型,在更高的意义上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和源头。
神奇的展会——义博会
每年于10月22日-26日在义乌举办,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目前已成功举办十二届,是我国仅次于广交会和华交会的第三大日用消费品类专业展会,并于2002年升格为,经国务院批准,由商务部、中国贸促总会和浙江省政府等主办的展会。
2006义博会共设标准展位4000个,吸引了来自161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0多名境外专业客商参会,其中欧美等发达国家客商占50%以上,实现展会成交额94.5亿元,参会的境外贸易组团达75个,跨国零售集团包括沃尔玛、欧尚、家乐福、易初莲花、伊藤洋华堂、麦德龙及美国政府采购团队等20多家。2007义博会,将设标准展位4500个,参展企业2500家左右;到会专业观众11万人以上,其中外商1.7万人以上,客商国别地区130个以上。
依托大市场,会展经济成为义乌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作为会展业发展的基础, 以其拥有经营面积260多万平方米,5.8万个商位,经营43个行业、1901个大类、40万余种小商品;以其外向度超过60%的全球辐射影响力和诸多市场占有率占全国30%以上的国家级生产基地――拉链、制笔、化妆品、袜业、饰品、无缝针织服装等成为义乌会展业发展的强大后盾。市场的众多经营户和流动客商也成为会展业的潜在消费者,创造了极具义乌特色的会展模式。
多年的经验证明,会展业的发展也成功地返哺市场, 成为义乌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强劲动力。如果把义乌市场比作”一年365天永不落幕的展览会”, 那么义乌展会,尤其是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就是当年义乌经济及市场发展的”高潮”。 义乌展会所吸引的外地参展商源源不断地加入义乌市场经营户行列, 慕名前来参观的各地采购商也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的人气。
以市办展,以展促市,两者互为动力, 全方面提升了义乌国际性商贸城市的软硬件水平,实现了1+1远大于2的效果。来源: 阿里巴巴轻工频道
2007年0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