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上半年GDP增11.5%远超预期

  国家统计局昨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披露上半年全国经济运行各项数据。经过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

  11.5%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年初定下的8%的计划。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对此说,此前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正在收到成效,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各类措施包括:农业方面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金融税收领域调整了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和进出口关税政策,连续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还在进一步严格投资项目的市场准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淘汰落后的产能等。“这些措施为今年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政策保证。”李晓超说。

  同时,政府还重点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

  此外,外部的因素还包括,世界经济增长比年初预期的要好,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好的外围条件。美国经济增速虽然比上年有所放慢,但好于预期,据IMF预测,全年美国经济增长有望在2.2%以上,欧元区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年经济增长将接近2.3%,日本经济快于上年,全年经济增长大约在2.3%左右。这三大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的总量大约在75%左右。同时,亚太、东欧、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大体接近上年的增速,增长仍比较快。

  数据·解读

  11.5%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否意味着经济过热?

  李晓超没有正面回答这一问题,他只是说,经济过热不过热是一个综合性问题,综合性问题就需要去综合地看,而不是从单一的某一方面。需要从横面上来看,既需要用全面的观点去分析,又要在时间面上去看,也就是说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判断。

  按照他的说法,全面的观点就是不仅看经济增长速度,还要看价格,因为价格是反映总供给和总需求最综合的指标,同时还要看重要物资的供应情况。他同时指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在明显改善,另外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不仅可以利用国际市场,而且很大程度上还可以利用国际资源,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李晓超同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国际收支不平衡,食品价格涨幅过高,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

  数据·观点

  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梁红:

  加息可能性50%

  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突破4%,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我们认为,这样的通货膨胀水平将推动实际利率(存款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进一步处于负值水平。

  显而易见,近来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势头表明未来面临着上行风险。我们仍然认为央行将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如采取加息等措施)。此外,如果贷款在2007年第三季度继续加速增长,我们认为央行可能加大旨在抑制放贷的行政措施的力度,如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道德劝诫、向指定银行发行定向票据。

  针对7月份强劲的宏观数据而采取的对策可能包括下调/取消利息税、发行人民币5000亿元的特别国债(但其对回笼流动资金所起到的整体效果并不明显)和将存贷款利率均上调27个基点(我们认为有50%的概率)。

  雷曼兄弟亚洲经济学家 孙明春:

  加息的必要性不大

  我认为加息在当前不见得是必须之举,但小幅度的加息也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央行实际上处于“可加可不加”的两可选择中。权衡各种因素,不加也许更有道理,除非国内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过热”势头。

  加息对于当前由于食品供给冲击而造成的物价上涨其实起不到多大作用。即便真的有点作用,这一传递机制也会是相当漫长和微弱的。鉴于非食品类CPI的通胀率仅为1%左右,加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似乎并不很大。

  农行高级分析师 何志成:

  当前的最大问题是通货膨胀加速

  如果国内经济不减速,工资增长继续加速,这会极大地增加购买力,对通货膨胀预期形成极大的压力。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GDP过热,而是通货膨胀加速,在影响通胀的因素中,最关键的是粮食价格。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国内农产品涨价的周期已经同步,国际粮价上涨迟早会传导到国内来,而国内的通货膨胀也会向全世界转移。

  那些认为通胀在6月份就可回落,或是上半年只是偶然因素导致今年通胀上升的说法,将被证明是错误的。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未来经济大幅震荡的可能性会极大地增加。而且,受通胀因素的影响,今年GDP的实质增长不但不会达到11%,如果通货膨胀加速到6%以上,经济的实际增长会被通货膨胀吃掉大半。

  数据·关注

  中国经济总量距世界第三的德国越来越近

  本报讯 中国的经济总量与世界排名第三的德国差距越来越近。根据国家统计局新近公布的核实数据,中国2006年的GDP达到人民币21.087万亿元,约合2.70万亿美元。而德国2006年的GDP为2.3万亿欧元,约合2.86万亿美元。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昨天说,可以肯定的是,中国GDP和德国的差距越来越小。德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大约在2.5%左右,而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超过11%。

  据悉,目前已经有机构预测今年中国的GDP总量会超过德国,但具体的数据计算比较复杂。由于计算方法比较多,不同的机构预测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因为不仅牵扯到汇率,还牵扯到对德国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

  上半年,全国夏粮产量达到11534万吨,增产146万吨,增长1.3%,连续第四年获得丰收,夏粮单产提高1.1%。早稻可望再获丰收,棉花播种面积继续增加,农产品优质化率进一步提高。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652万吨,同比增长1.3%。

  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比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9026亿元,增长42.1%,同比加快16.6个百分点。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5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同比增加31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1.2个百分点。

  6月份CPI高达4.4%

  本报讯 备受关注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昨天终于公布,上半年全国CPI同比上涨3.2%,其中6月份CPI更是高达4.4%。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对此表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他说,当前流动性过剩仍较突出,房屋销售价格还在上涨,股票指数在波动,一旦食品价格上涨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出现食品价格上涨与房屋销售价格上涨的叠加作用,将引发价格上涨的风险。

  李晓超说,导致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国际市场粮食涨价和粮食需求增加,国际市场粮价变动直接传导并推动了国内粮价的上涨。生猪价格上涨直接导致了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生猪价格上涨主要受饲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收益较低、供给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此外,今年食品价格走高的原因还有去年同期基数低,相应也显得今年上涨幅度比较高。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1.9%,其中粮食上涨1.3%,肉禽及其制品下降7.7%,蛋价格下降10.9%。

  数据·解读北京CPI缘何只有0.8%

  本报讯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只有0.8%,这意味着北京的物价水平仍在低位运行。这个数字不仅远远低于全国CPI3.2%的水平,同时也与市民感受到的物价增长水平有所差异,粮食、猪肉、鸡蛋这些生活必需品几乎天天都让北京市民体验着涨价。

  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秀琴昨天对此解释说,对于全市经济增长12.1%的速度而言,CPI0.8%的水平应该说是比较低的。“这个指数和北京居民的消费结构有关。”她说,的确,粮食、猪肉、鸡蛋、油脂的价格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这些居民基本生活的必需品让大家直接感受到了涨价的压力,但是在北京居民的消费结构中,食品支出占所有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是比较低的,为28%,低于全国36%的水平。由于所占的比重比较低,因此这些粮食、肉、蛋价格上涨对整个物价总指数的拉升作用就有所减弱。

  同时,在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八大类的消费品当中,有四大类的价格都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下降。比如家用设备类以及服务价格下降了1.2%,医疗保健类的价格下降了0.3%,交通通信这些产品的价格下降了5.8%,娱乐教育方面下降了1.9%。由于八大类当中有四大类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CPI的价格指数相对就低一些。

  于秀琴表示,此外,北京市今年上半年政策性出台调价的项目比较小,或者力度比较小,使得我们上半年整个CPI的上涨都不高。数据·分析四大因素导致

  上半年投资出现反弹趋势

  本报讯 今年上半年,全国投资增长出现反弹趋势。国家统计局表示,反弹趋势是由于新开工项目增长、社会资金较为宽松、部分行业利润空间较大和投资成本较低等四大因素导致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表示,今年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6.4%,是5月份以来第二次正增长。

  同时,受国际收支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当前流动性过剩还比较突出,整个社会资金还比较宽松,为投资提供了较多的资金。而企业利润增加还比较多,部分行业利润前景还比较好。比如钢铁行业,目前我们国内钢材的价格比国际市场钢材价格要低10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利润空间还比较大,相应来说就激发了企业投资的动力。此外,部分行业投资成本还比较低,准入门槛不高,部分资源产品的成本较低,相应来说也促进了一些企业对这些行业的投资的增加。

  李晓超表示,“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投资目前还面临着反弹的压力,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特别是把各项政策稳定好、完善好、落实好。投资反弹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319亿美元,同比增长12.2%。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1332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663亿美元。来源:北京青年报 


2007年0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