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工作,推进自主创新战略深入实施,我市近期首次在全国率先制定、颁布包括22项指标的《深圳市知识产权指标体系》,该综合指标体系将成为全面衡量我市知识产权高地建设状况和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标。这是记者从昨日在深举行的全国专利统计研讨会上获得的消息。
记者获悉,经过一年多酝酿和修订而完成的《深圳市知识产权指标体系》,近期已获市政府批准发布。该《指标体系》将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部门,在每年的1月底前完成上年度的所有指标数据统计,最后由市知识产权局汇总后进行年度公布。
在22项知识产权指标体系中,“创造能力”方面,共计10项指标;“管理水平”方面,共计2项指标;“保护力度”方面,共计3项指标;“运用成果”方面,共计3项指标;“环境建设”方面,共计4项指标。
这22项用以衡量、反映全市知识产权高地建设状况的知识产权综合指标包括:国内三种专利年申请量、国内发明专利年申请量、每万人国内三种专利年申请量、国内发明专利申请获授权的比重、深圳本土企业三种专利年申请量、国家驰名商标总量、国内商标年注册量、境外商标年申请量、软件著作权年登记量、高新技术企业中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企业比重、高新技术企业中拥有发明专利的企业比重、市民知识产权知识普及率等。
目前,每年专利申请总数超过2.9万件的深圳市,已成为全国知识产权重镇。《深圳市知识产权指标体系》的出台,将对全市推进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工作,发挥有力的政策指导作用。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林炳辉、深圳市副市长卓钦锐,以及来自各省市知识产权系统的负责人出席此次研讨会。 来源: 深圳之窗
2007年0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