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轻工产品价格竞争加剧

    自今年6月1日起,我国开始提高“两高一资”商品的关税税率,同时对婴儿食品、厨房炊具、餐具、食品加工机、视力矫正镜片、建筑材料、装饰用陶瓷、家用电器等相当一部分轻工产品实施6%—17%的较低进口暂定税率
    
    5月21日,财政部发布公告,自2007年6月1日起,我国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税率,其中,提高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的“两高一资”类产品的出口关税;对涉及婴儿食品、厨房炊具、餐具、食品加工机、视力矫正镜片、建筑材料、装饰用陶瓷、家用电器等相当一部分轻工产品实施较低进口暂定税率,其进口暂定税率为6%—17%。业内人士认为,这些轻工产品的现行进口关税税率较高,目前有必要适当下调这部分产品的进口税率,以增加进口,此举有利于优化进出口结构,降低贸易顺差,减少贸易摩擦,丰富国内零售市场,并预计税率调整后,这些产品的价格将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空间。

   “两高一资”成导火索

    根据海关最新统计,4月份我国贸易顺差为168.8亿美元,尽管比一季度的增速大幅减缓37.5个百分点,但仍较3月份的68.7亿美元增长1倍多。今年一季度,我国贸易顺差为464.4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由发改委研究院发布的名为《宏观调控:重点调整过剩流动性的流向》的报告认为,造成近期我国出口超常高增长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汇率存在一定的低估,二是长期采取高出口退税率政策,三是地方政府对引进外资采取过度的刺激政策。

    面对高速增长的贸易顺差,我国对资源性产品基本上已确立了“宽进严出”的政策。此次关税调整在进口产品方面,我国对209项进口商品实施较低的暂定税率,这些商品主要涉及部分百姓生活日用品、零部件产品及资源类产品等。而在出口产品方面,我国对142项资源类商品调高或开征出口关税,其重点是对80多种钢铁产品进一步加征5%-10%的出口关税,这些产品主要包括普碳钢线材、板材、型材及其他钢材产品。

    有关专家在解读此次关税政策调整的背景和意义时指出,去年和今年前4个月我国外贸顺差过快增长、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等因素是这次调整关税政策的主要原因。在现有政策背景下,我国调整关税政策一方面可以改变出口产品的结构,减少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两高一资”类产品的出口;另一方面,对部分产品征收出口关税还能从源头上遏制贸易顺差过快增长的势头。此次关税调整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措施,既着眼于进一步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又着眼于增加能源、资源类产品、关键零部件和生活日用品的进口,有利于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促进贸易平衡,同时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扩大国内消费。

    据了解,除了钢材产品被列入加征出口关税名单外,国家这次还对天然石墨、稀土金属、精炼铅、氧化镝、氧化铽和部分有色金属废碎料等产品开征10%的出口关税;对偏钨酸铵、氧化钼、钼酸铵、钼酸钠、菱镁矿、烧镁等产品开征5%—15%的出口关税;镍、铬、钨、锰、钼和稀土金属等金属原矿的出口关税由目前的10%提高至15%;煤焦油、部分铁合金、未锻轧锌、萤石、非针叶木木片的出口关税由目前的5%—10%提高至10%—15%。

    大量轻工产品税率下调

    然而,为鼓励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国家此次对209项进口商品实施较低的暂定税率。其中,软木、煤炭和燃料油等资源性产品的进口暂定税率为0—3%;空调和冰箱用压缩机及其零件、照相机零件、电视机零件、摄录一体机镜头排液泵、工程机械零件、密封件、轴承及阀门用零件等关键零部件的进口暂定税率为2%—6%。与此同时,为丰富市场,促进消费,此次关税税率调整对部分涉及百姓生活的日用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主要包括婴儿食品、厨房炊具、餐具、食品加工机、视力矫正镜片、建筑材料、装饰用陶瓷、家用电器等,其进口暂定税率为6%—17%。

    不难看出,此次进口暂定税调整所涉及的日用品中,有许多是轻工产品。为此,中国轻工进出口商会的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将要实施较低进口暂定税率的产品目录分析,这些轻工产品的现行进口关税税率都较高,目前有必要适当下调这部分产品的进口税率,以增加进口,降低我国贸易顺差,优化产品进出口结构,减轻贸易不平衡带来的压力及摩擦。此外,适当增加部分涉及百姓生活的日用品进口,也有利于丰富我国的商品零售市场,增加老百姓在消费购物时的选择机会。该人士预计,此次税率调整后,这些产品的价格将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空间,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事实上,进口产品关税的下调,直接影响到国产轻工产品的价格定位。为应对进口关税下调,国内企业应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大产品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及品牌信誉度,并以此与进口品牌同台较量。

    而对于企业该如何应对进出口关税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有关专家建议,国内出口企业应尽早调整出口策略。首先,企业应对出口产品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将适合内销的产品迅速转向国内市场,适合外销的产品继续加大出口。其次,加强出口竞价的核算也很有必要。为增强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国内不少出口企业已把出口退税部分计入利润再对产品进行定价。目前企业最关键的应对策略是及时加强对外出口竞价的核算,充分考虑退税率调整和可能开征出口关税的影响,为自己预留一定的利润空间。从长期看,企业应立足于“不依赖出口退税创利润”的观念,更不应把出口退税作为企业盈利的重要部分加以考虑。来源:消费日报


2007年06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