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陈士能同志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第二次会员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各位理事:
    现在,我代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一届理事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轻工卓越绩效先进企业代表提出意见。

一、第一届理事会工作回顾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成立于2001年2月28日,同年12月召开了第一次会员大会。中轻联成立以来的五年,是我国实施“十五”计划的五年,是我国轻工行业改革发展取得新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了“非典”、禽流感疫情、人民币汇率变化以及原材料、能源、运输费用的上涨、国外对我国轻工产品实施反倾销等贸易措施的影响。在主要产品产量、科学技术水平、产业结构调整及培育特色区域、发展会展经济、实施品牌战略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扩大内需、增加出口、服务三农、安排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贡献。
    2005年轻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47704亿元,比“九五”末期增长147.74%;工业增加值13227亿元, 比“九五”末期增长163.12%; 工业销售产值46679亿元,比“九五”末期增长150.42%,其中出口交货值11805亿元,比“九五”末期增长170.76% ;产品销售收入46125亿元,比“九五”末期增长155.72%;利税总额3603亿元, 比“九五”末期增长146.68%。很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部分行业已成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行业。经过五年的发展,很多行业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并在行业内部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且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同时产业链向外扩展,开始与相关行业相互交叉渗透;生产要素配置日益优化,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技术进步取得较大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轻工业在整体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积聚了实力,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为由世界轻工业大国向轻工业强国迈进奠定了基础。
    中轻联成立五年来,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经过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在实践中学习探索、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五年的实践,我们对行业组织的职责和任务的认识不断深化,为会员、为行业、为政府服务的意识不断加强,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一)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引领行业不断发展
——我们在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同时,学习落实温家宝总理2005年10月29日关于轻工业“十一五”发展的重要批示和“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研究和提出了轻工业“十一五”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与此同时中轻联领导与40多个行业协会就“十一五”发展的思路,进行座谈讨论,并要求各行业协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行业实际情况,扎实做好规划的制定,把坚持自主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轻工各行业制定“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原则。积极参与政府部门有关专项规划的编制,按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制定了轻工业“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推进计划。
    ——我们始终注意把握行业的总体情况和各种典型,了解行业和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研究可行的措施办法,形成对有关政策法规和市场规则的意见、建议,并代表行业向政府有关方面进行反映,尽力使政府有关方面对我们的行业、企业增进了解和支持,力求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共识,从而为行业发展解决了一些矛盾及问题,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
    ——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轻工业经济运行情况、问题和建议。认真组织并做好轻工综合信息报送。根据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对信息报送工作的要求,定期上报轻工行业运行的动态情况、重点企业经济运行情况、轻工业生产完成情况、轻工业产品海关进出口情况、轻工业经济效益完成情况等统计信息。由于轻工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准确、有情况、有分析,使轻工行业的状况、问题和建议能快速地向政府各部门反映,对推动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轻工信息报送工作在各单位的综合排名中一直位居前列,受到了各有关部门的表扬。还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发布经济运行信息,引导市场和企业。如,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与皮革协会联合召开了皮革行业经济运行、真皮标志十周年新闻发布会等。还注意及时编发协会工作动态,推动相互的沟通与交流。
    ——2003年,面对突发非典的困难局面,中轻联和各协会积极主动地做了大量工作。认真协助发改委做好轻工经济运行受非典影响的分析和预测,在不断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反映各行业运行的动态、问题和相关建议。还配合发改委、商务部组织召开行业座谈会,及时提出针对新情况的措施、建议等,受到有关委、部的高度重视和赞誉。轻工的有关行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满足全社会对防治非典的轻工产品的需求,为抗击非典做出了积极贡献,中轻联被国家民政部授予“抗击非典全国性先进社会团体”。
    ——参与政府部门有关文件的制定与修改工作。先后对国家发改委《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3年修订)》和《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2003年修订)》等提出了修改的建议。配合国家税则委对轻工出口产品税目和税率提出调整建议。为商务部参加多边、单边贸易谈判提供税率、贸易及非贸易措施的建议。
——针对节能、节水、环保等方面工作,组织相关行业共同完成了国家发改委《中国节能技术大纲》的制修订工作。组织各行业对改进节能、节水、环保方面的问题,及时向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政策意见和建议,受到高度重视。还配合海关总署对轻工出口产品加工贸易单耗标准进行审定。配合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相关协会开展对《欧盟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制度(REACH)》(征求意见稿)的评议工作。
    (二)加强调查研究,为行业、企业和政府做好双向服务
    始终注意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积累相关的基础资料,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出政策建议、措施的水平,努力体现行业组织说清行业的业务实力。在此基础上,我们承担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委托的研究课题。在为行业整体发展和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咨询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
    ——接受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委托,先后完成了《加入WTO对我国轻工业影响分析与财税对策》、《轻工业民营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对策与研究》、《行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行业协会在应对国际贸易纠纷中的作用研究》、《重点工业行业实施循环经济政策研究》、《家电业的贸易壁垒与中国家电业的产业安全研究》等课题,反映了轻工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热点问题。还进行了轻工行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关问题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家电业重组与竞争力提升研究及行业中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的现状与对策建议,轻工部分行业污染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发展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与扩大劳动就业问题研究,会展经济研究,食糖结构调整总量平衡的政策建议,电池行业、家具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反倾销案例分析等课题研究。这些工作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增加了中轻联和协会、学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体现了行业组织的能力和水平。
    ——应省、市地方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先后参与广东省提高重点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宁夏自治区轻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云南省工业未来产业发展选择研究、广西“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及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研究工作。各地都很重视这些成果的应用,如广东省政府已将食品、造纸、家电、照明等行业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成果作为广东省轻工业“十一五”中长期发展目标和方向,印发全省,要求分步实施,成为制订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的重要基础依据。目前又接受天津、黑龙江、吉林、贵州、广西、云南、大连、常州等地方政府的委托,我们将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不同形式组织和参与为地方政府提供轻工“十一五”发展规划、改革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的意见和建议,为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积极推进轻工行业服务奥运,为行业发展创造契机。为组织会员企业有效抓住奥运商机,经中轻联与奥组委有关部门商定,各相关行业协会分步骤,分阶段组织企业为奥运场馆建设和在奥运会期间提供相应服务。目前已有贝发集团成为奥运文具独家供应商,海尔集团、燕京啤酒、青岛啤酒、百威啤酒等轻工企业成为奥运建设赞助商。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已组织企业与奥运场馆业主直接对接,提供照明设计及器材服务。有关行业协会正在根据奥运工程的进度积极展开工作。
    (三)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纠纷,维护轻工产业安全
    轻工行业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积极开展了应对工作,抓住入世和扩大内需带来的机遇,克服了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保持了轻工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良好态势,全行业增强了在新形势下持续健康发展的信心。
    1、针对我国入世后的新形势,中轻联发挥行业组织的特定作用,从多方面组织推动全行业的应对工作。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在第一时间请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同志为中轻联理事会做了如何面对入世的形势报告。积极承担并下大力量开展了《入世与我国轻工业应对措施》专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受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的委托,组织有关行业协会和专家进行《加入WTO后对我国轻工业影响分析与财税对策》课题的研究。从国家财政政策的角度对轻工业基本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国家财政政策对轻工业经济增长产生的效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世贸规则下可采取的相应财税政策措施的建议。按照国务院税则办等有关方面的布置,组织有关行业协会就我国入世后对俄、韩、印、越等单边、多边国家的关税谈判中涉及的税则、税率、实施期等方案内容和关税减让要价清单提出建议。密切关注入世在轻工各行业产生的影响,注意抓住苗头、热点问题,先后与商务部石广生部长、薄熙来部长座谈,商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沟通、研究应对措施,使外经贸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并抓紧向国家有关部门报送行业信息和反映行业动态,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这些服务工作,对轻工行业有效地开展应对工作产生了良好而积极的作用。
    2、伴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贸易纠纷日益增多,我们下力量组织了应对的准备工作。开展了多种培训活动,专题进行世贸规则的普及教育。针对轻工行业的实际,着重开展了应诉反倾销、知识产权保护等案件的经验交流活动,通过规则与案例相结合的研讨,总结经验教训,培训相关业务,提高应对技巧和自我保护能力。
    3、成立专门机构,加强预警机制的建设工作。为加强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和力量整合,中轻联于2005年7月,成立了轻工业WTO事务协调办公室。已先后组织各协会编写了入世后过渡期应对方案,及时向商务部提出了家电、家具、皮革等行业建立预警机制试点的建议。报送了轻工行业维护产业安全的基本情况、问题及建议。组织轻工行业协会专题研讨轻工相关行业在国际产业的地位及对经济影响分析、对策建议。建立了律师事务所的联系交流平台。最近中轻联又带领部分协会参加了商务部组织的薄熙来部长与各行业组织的座谈,针对轻工产品内外贸、应对国际贸易纠纷、跨国公司并购等问题,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受到了高度重视。
    (四)发挥科技导向作用,积极推进行业科技进步
    1、中轻联编制发布了《2003-2005年轻工业科技发展指南》。提出轻工业科技发展政策导向、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和共性技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轻工传统产业的重点及19个主要轻工行业的科技发展项目指南。在2004年完成的《轻工业主要制造业中长期科技发展问题研究》软课题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轻工业“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组织食品、皮革等有关行业编制了“十一五”污染防治规划。
    2、组织申报轻工业“十一五”国家重大计划项目。在《轻工业“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提出的重大科技需求项目基础上,分别组织了43个项目(含161个课题)向科技部进行申报。目前,已有五个项目分别完成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实施方案及项目建议书的专家论证,有望列入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项目。
    3、“十五”期间,科技进步取得可喜成绩。五年来组织科技成果鉴定60多项,并推荐20项行业成果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组织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并组织专家对项目及课题进行中期评估。轻工相关军工配套企业为“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运行做出重大贡献,受到国防科工委的表彰,也极大地鼓舞了全体轻工战线干部职工建设轻工业强国的信心。
    4、设立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为了奖励在轻工业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调动轻工业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轻工业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升轻工行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我们于2005年着手筹备设立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并得到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开展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制定了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并经奖励委员会讨论研究通过。同时为启动评审工作,建立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库。
    (五)搞好标准化工作,促进行业完善技术规范
中轻联对标准化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专门组织召开了全国轻工标准化工作会议,着重强调要用高新技术标准推动结构调整、产品开发和扩大对外贸易。全面安排了与质量、名牌等密切相关的标准化工作,对涉及健康、安全、环保等与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关系密切的内容给予了特别关注。积极开展了对防范和利用技术壁垒的研究。加强标准化组织机构的建设,及时对一批轻工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了换届改选。对现行轻工强制性行业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执行标准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五年来,共制定国家标准368项,行业标准470项。许多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国标、行标的制、修订工作,注意收集国际先进标准,尽可能“采标”、“对标”,努力打破技术壁垒,同时又注意结合我国国情,符合本行业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
    (六)增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中轻联和各协会、学会,直属单位五年来共组织了600多个团组,8300多人次出国考察、交流、洽谈合作、出席国际性会议、参观或参加展览会、接受技术和管理培训等,取得了可喜成果。邀请和接待外国及台港澳地区的团组和专业人士5000多人次。会领导也多次出国考察访问和会见前来拜访的外国高层人士,宣传了我国轻工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扩大了我国轻工业的国际影响,同时增进彼此了解,拓展了对外合作渠道。许多行业协会、学会加强了与国际同业组织的联系、合作和交流。食品科技学会、照明学会及五金、乳制品、饮料、陶瓷等协会积极与国际同行业组织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在国际组织中发挥作用,成为重要力量,申办成功了在我国举办国际大会,提高了国际影响力,提升了国际交流合作的层次。
    (七)开展特色服务活动,为行业发展提供新平台
——自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启动评选中国名牌产品以来,轻工各行业积极进行了中国名牌的培育工作。至2005年有近30个行业、300多种轻工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占全部中国名牌产品的40%。
    组织行业和企业深入开展争创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评选活动。通过争创名牌和争创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的活动,推动企业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经营质量和综合效益等方面不断提高。从2001年起共表彰轻工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390家,其中特别奖43家。从2005年起,按照卓越绩效国家标准的要求,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转换为卓越绩效先进企业,本次大会上表彰的就是实行新标准后的首批卓越绩效先进企业。我们还认真推荐企业参加全国质量管理奖的评选,在众多行业和企业的竞评当中,五年共有6家轻工企业获奖,在2005年中国世界名牌评选中,海尔的电冰箱、洗衣机获此殊荣。现在正在组织相关协会进行轻工企业申报中国工业大奖企业及产品的资格审查、推荐及初评工作。
    ——中轻联于2001年开始培育轻工业行业特色区域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着力组织开展了培育和推进轻工特色区域发展的活动,专门制定并发布了《关于授予中国轻工业行业特色区域荣誉称号的行业规范》。随着工作的深入,进一步明确工作规范和程序。中轻联与各行业协会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了具体的考核办法,组织专家认真开展考核工作,努力做到公正、公开、公平、规范,以达到促进、培育、提高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这项工作得到各有关省、市和行业的极大关注并积极开展创建和培育的工作。自2001年对温州授予“中国鞋都”称号至今,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的轻工特色区域有70多个,涉及到20多个行业,分布在浙江、广东、山东、江苏、山西、四川等13个省市。我们支持有优势、有条件和有要求的地方,努力抓好培育和发展轻工特色区域的活动,推动了当地有特色的支柱产业的形成和优势产业的集聚,促进了经济发展、优势提升和劳动就业。各地政府十分重视对轻工特色区域的培育,制定了行业规划、发展目标、扶持政策和落实措施,支持和推动了当地轻工行业的发展壮大。
    ——中轻联和各行业协会把办好展览会作为拓展国内外市场、促进贸易合作与交流、增强行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了服务,努力推进轻工展览向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增强了轻工行业的市场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轻联、各协会、学会和直属单位每年举办各类展会活动有70多个。展览活动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品牌效应明显、国际化程度提高、内容不断丰富、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特点。家居展、礼品展、缝制设备展、家具展、五金展、眼镜展、皮革展、家电展、自行车展、食品添加剂展、焙烤食品展、陶瓷展、乐器展、橡胶塑料展、制笔展、文体用品展、文房四宝展等国内外知名展会都继续保持国内领先的地位,一些展会还上升到国际同类专业展前三名的位次。这些展会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赞赏,广大的参展商和经销商也从中得到实惠。
中轻联应一些省、市的邀请,还与当地政府联合主办了一批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展览会。如:中国轻工产品(温州)博览会、杭州西湖博览会、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花都国际皮具展、海宁皮革皮衣展、辛集皮革展、大连国际啤酒节、青岛国际啤酒节、贵州国际名酒节、佛山陶瓷节、龙泉陶瓷艺术节、石家庄小商品博览会、芜湖旅游产品博览会、福建晋江鞋业展、浙江余姚塑料博览会、重庆家具展等,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很有意义。通过有效地组织各类会展活动,在促进了商贸交易的同时,还把拓展市场与信息交流、技术进步、品牌培育、发展地方经济等有机地融为一体,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行业协会的组织凝聚作用。
    ——在专业市场培育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经验。中轻联与家具协会、皮革协会、塑料协会分别支持并和地方政府共同培育了200万平方米的广东乐从家具市场、120万平方米的江苏溧口家具市场和近100万平方米的河北香河家具市场、广东花都狮岭皮具市场、河北辛集皮革市场、浙江海宁皮衣市场、河北肃宁裘皮市场等。这些专业市场已逐步成为交易平台、市场走势的晴雨表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八)加强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为行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围绕实施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针对轻工行业对技能劳动者的实际需要,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为社会、为企业提供合格的技能人才。目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批准轻工行业特有职业101个,批准轻工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54个。我们已经编写出版了包括皮革、钟表、陶瓷、乐器、酿酒、家电、自行车、缝纫机、制糖、工艺美术、珠宝首饰、发酵、香化、制笔、搪瓷等行业的55个国家职业标准,今年我们还要完成10个国家职业标准的编写。为加强培训和鉴定工作,我们批准成立了56个各类培训机构,其中行业总站11个,培训中心9个,培训基地36个; 2005年我们共培训鉴定了82批,鉴定人数5312人,有5186人已通过了鉴定,其中技师548人,高级技师897人,三年来共有一万多人取得了不同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开展中国轻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考评工作,制定《中国轻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制度》以及相关操作性文件。增设了9个分站,并对分站进行了工作评估,共组织考试7次,近300人获得中国轻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在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上,打造了一个新的平台。
    ——中轻联会同全国总工会轻纺工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分别与中国焙烤协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共同举办了全国焙烤技能大赛、“枝江杯”全国品酒师技能大赛,共有2人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2人获得劳动部颁布的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人获得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九)高度重视解决涉及行业发展和会员切身利益的问题
    1、对于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我们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向中央汇报、反映,提出意见、建议。在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研究制定轻工业“十一五”发展思路的过程中,我们就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轻工业与重工业比例关系,轻工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向温家宝总理做了专题书面汇报,并提出希望国家在“十一五”期间继续重视和支持轻工业的发展,使轻、重工业比例协调发展的建议。温总理对此很快做了批示,对在调整产业结构中,轻工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我们还向中央报告了有关轻工与集体经济在改革和发展中的情况与遇到的矛盾,并以我个人名义向温家宝总理呈送了专题报告,温总理对这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支持。
    2、针对一些行业遇到的重要问题,我们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委反映并提出建议,争取支持,维护了企业权益,支持了行业发展。
    ——中轻联会同皮革、造纸等行业协会向国务院发改委、商务部和财政部积极反映相关产品加工贸易方面的问题和建议,努力争取国家的支持和政策的优惠。
    ——针对一些地方对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和使用提出的限制措施,我们从行业发展、市场需求、环境保护等长远利益出发,与自行车协会一起向国家发改委和有关地方政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在全国人大审议“道路交通安全法”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积极反映了行业、企业和用户的意见,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有关地方政府终于在去年取消了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的禁令。这些工作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规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针对乳制品行业发展和市场供求出现的问题,会同国家发改委、中国乳制品协会与呼和浩特市政府及伊利、蒙牛两企业进行座谈,共同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乳制品生产产业链发展的思考与政策建议,进一步促进了落实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帮助农民致富,“工业反哺农业”等方面的政策。
    ——会同国家发改委共同组织就轻工行业开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轻工各行业影响的调研。通过对十五个重点行业的普查并对四个重点行业的深入调研,及时地掌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轻工相关行业运行、国内外市场、企业发展的影响和变化,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以及应采取的相关对策,向国务院提出建议,起到积极效果。
    ——针对日化行业的蜡烛制品在生产、出口等方面所遭受不公正待遇问题,为维护国家利益和产业利益,会同日化协会积极向国家各有关方面反映问题,提出了政策和建议,得到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全力支持,行业组织的意见得到采纳,石蜡出口退税从2006年1月1日开始由13%改为5%。我们对此还将继续跟踪反映。
    ——在回击国际反华势力借我国毛皮加工在标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我国进行诽谤事件中,中轻联与中国皮革协会密切配合,联合地方政府和企业密切跟踪事态发展,团结一致积极应对,并争取国际组织的了解,得到国家商务部、发改委、质检总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有力地回击了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的诽谤,维护了国家声誉。同时我们也进一步整顿、规范了皮毛加工市场秩序,提高了防范意识。
    针对轻工部分行业受到原材料供求波动对行业生产的影响等问题,中轻联组织家电等十一个协会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共同协商建立了钢材供求联系机制。定期沟通相关行业发展和钢材供求信息,保证上下游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加强了产业合作。与此同时也积极与商业、石化、煤炭、电力、电子等行业协会开展广泛的业务交流,信息交换、情况通报等方面的合作,互相支持,积极配合,努力为轻工业发展和各行业协会的工作创造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和环境。
    (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和谐社团
    我们在这五年的发展中,不断转变观念,不断研究和探索中轻联在新形势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不断明确工作方向,改善工作方法,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去年,我们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1、中轻联为推进规范运作,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几年来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中轻联工作规则》、《中轻联会员管理办法》、《代管协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各协会也从制度上加强了行业自律,一些协会在推动行业自律的过程中,组织会员共同制定“文明竞争公约”、“诚信公约”、“质量信誉保障”等行规行约,倡导了“诚信、自律”的行风。
    2、加强队伍建设,召开了人才建设专题工作会议,对领导班子和团队建设提出了新的举措。对各部门及直属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了充实和调整。认真完成协会、学会换届、增补领导人选的推荐与考察工作。各协会、学会还努力吸收年轻人参加协会工作,为协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集聚了后备力量。中轻联机关的职能部门进行了调整,增设了有关部门,加强了党的工作和市场开拓工作的力量。
    3、中轻联与协会、学会和直属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交流机制。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促进培育发展和管理服务工作。中轻联坚持召开协会、学会秘书长工作联谊会,通报情况,反馈意见,统一思想,协同工作。通过《会员通讯》、《消费日报》、《中国食品报》、《中国轻工业年鉴》和中轻联网站等媒体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加强交流,逐步形成了“平等互信,务实创新”的工作氛围。

    五年来,我们的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谋求事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的认识逐步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逐步增强。回顾五年来实践和认识的历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客观地认识轻工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保障整个轻工事业不断兴旺的思想基础。
    多年以来,在做好经常性行业服务工作的同时,我们一直还在关注着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轻工业这个局部之间的关系问题,关注着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以及在工业领域中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协调发展等问题。特别是在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制订“十一五”轻工业发展思路时,结合我们在调查研究中遇到一些问题的思考,我们感到有些情况应该向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汇报反映,这就形成了2005年10月28日向温家宝总理的专题书面汇报。家宝总理在10月29日就批示:“请马凯同志阅”。并且突出强调:“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应重视与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就业密切相关的轻工业的发展”。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从全局出发,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就“十一五”的总体安排“应重视”的问题做出的重要指示。是对轻工业发展给予的充分肯定和有力支持,不仅是对整个轻工业工作的极为有力的指导和推动,同时也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总格局和各部门、各地方工作安排中轻工业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和明确肯定。这对于我们轻工行业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必将产生现实的和长远的重要影响。
    轻工业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局的发展是每个局部发展的前提;每个局部之间、局部与全局之间的协调发展,是支撑全局全面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作为全国轻工业的行业组织,在关心轻工业发展,思考轻工业的大事的同时,也要关心全局,密切注意轻工业与经济社会全局的关系。“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在“政府—社会中介—企业与市场”的新格局下,坚持立足轻工行业,搞好双向服务,服从发展大局,服务国计民生,尽我们之所能,同全行业和全国各方面的力量一道努力,把轻工的事业办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这是我们始终不渝的情怀和使命。我们必须在切实做好行业自身工作的同时,经常关注和研究与全局发展有关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能跟上、能适应、能融入全国这个大局之中。
第二,坚持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做好中介服务工作,这是行业组织的根本宗旨,也是提高行业组织凝聚力和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中轻联自成立之日起,就同各行业协会一道,始终把“双向服务”(也就是为会员、为企业、为行业服务和为政府服务)作为宗旨,坚持服务宗旨是行业组织的基本定位。按照中央精神和行业发展实际要求,我们努力体现“市场化原则”和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要求,体现“中介性”和独立公正性,努力做到逐步规范,不断发展。从五年来的实践中,我们不断加深了对自身特点(也就是优势)的认识,这种服务优势集中表现为四性:一是全国性,我们这个桥梁纽带一边联着政府,一边联着以广大会员为代表的整个行业,这种中介身份逐步形成把局部与全局联系起来,在中间起到传递、汇集、反映、沟通和组织作用的渠道和机制;二是行业性,行业的共同发展是我们的工作基础,行业的共同利益是我们的工作基点,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和说清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动向,是我们的基本功,这“三基”成为我们按照市场化原则,独立公正地做好服务工作,产生良好的社会服务效果和不断增强凝聚力的主体困素,坚持把握行业情况是行业组织的基本功能;三是中介性,也就是在“双向”之间发挥服务功能,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公信的原则和全心全意搞好双向服务的宗旨,在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情况下,行业组织的中介性身份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把政府不必管、管不了、不便管的事情管起来,一方面要自觉地全心全意地为行业、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四是联合性,长期以来形成的轻工各行业的共同特点和共同利益,造成了这种联合性既是现实情况的要求,也是长久发展的需要,坚持凝聚团队是行业组织增强力量、扩大影响的竞争基础,这种联合,是组织整体力量,解决共性矛盾,规范共同行为,享受共性资源,减少重复性,增加协同性,共谋和谐发展的一种既各自独立、又富有集聚整合作用的积极组织形式。我们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名称,就完整地表明了以上“四性”的优势和特点。我们要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认识我们的主要职能和特点,进一步发挥和提升我们的优势,在做好各种服务工作的同时,推动我们行业组织更好地发展。
    第三,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学习,开拓创新,这是推进我们的事业日益强大的不竭动力。
    这些年来,面对新格局、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在既没有现成经验,又没有形成规范的情况下,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联系轻工行业发展和行业组织自身建设的实际,不断探索,努力谋求有所创新,有所前进。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些年来走过的路,在行业组织创立之初,大家并不是都有清楚认识和满怀信心的,地方机构也在动,原直属单位也在变,我们的工作职能、工作机构、工作方式、与各方面的关系,都在新情况下探索。当时,我们凭的是对党的事业坚贞的忠诚、对轻工行业难释的情怀和从头干起的创业精神。这些年来,我们组织并逐步扩大了队伍,不断克服了在人才结构、财力资源、运行机制和与各方面建立新关系等多方面的困难,在许多人对联合会还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以支持行业发展为己任,积极探索,主动服务,逐步总结,我们的每一步前进、每一项成绩,都是努力学习、积极开拓的结果,我们的每一项比较有特色的活动,都是依靠行业、依靠企业、依靠各路人才、依靠广大群众,共同探求和逐步总结提升才取得的成果。如果没有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领会,没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轻工行业具体特点的研究和把握,没有在新情况面前解放思想、打破陈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拓展新路的创造精神和务实态度,我们就很难取得在为行业服务中那些有轻工行业特点的成果,也就很难把行业和企业的积极性调动和组织起来,共同为实现“由大到强”的奋斗目标积蓄力量和不断前进。坚持学习创新是行业组织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学习和创新的自觉性,真正使我们的整个队伍,切实成为“学习型”和“创新型”的队伍。
    第四,坚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经常发现和研究存在的问题,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使我们的队伍和事业永具新鲜活力的重要保障。
    这些年来,我们在改革发展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我们对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同时也要更加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应当清楚地看到,我们在前进中还有许多矛盾和困难,我们在思想认识上、队伍作风上、实际工作上和知识能力上还有许多不足和问题。首先是在思想观念方面,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等,我们学习和领会得还不够深透,在联系轻工实际指导各项工作方面我们还刚刚开始,在贯彻落实上还要更加自觉;其次,对于与中介组织发展相关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们虽有感觉,但研究得还不够,对轻工业本身的发展,从大的方面和战略性、全局性的高度研究得也还不够;第三,对于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等新的发展要求,我们已经开始重视和研究,但要真正在工作实际中变为落实的行动,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和解决;第四,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而急迫的大问题,是人的素质、队伍建设方面还不能很好适应,组织上、作风上、纪律上,道德上和各种力量的整合上,都有大量的建设工作要我们去做。同时还要看到,改革进程中许多应规范的内容还没有到位,还在逐步推进过程中,行业中介组织的地位、职能以及相应的合法权益,都还有待法律的明确。许多艰苦的工作还在后头。我们一定要有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还要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增强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法治观念和增强以“八荣八耻”为准绳的道德观念。这些年来,经过党内外的各种教育活动,特别是集中开展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对科学发展观的普遍学习活动,使我们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新的进步,增强了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认真整改,不断提高队伍素质的自觉性。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增强能力,提高境界,不断求得新的发展。

    二、对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建议

    第二届理事会的任期,正是我国“十一五”发展时期。“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轻工行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提出更多的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这将会促进我国轻工业的发展。出口将继续增长,国家关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 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的政策将逐步推动新的消费增长;关于推动西、中、东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重大决策势必促进这些地区轻工业的新发展。同时,也要看到国际贸易摩擦和各种力量之间的角逐,将使国际竞争更为激烈;资源、环境和人口问题形成的压力以及由此产生新的政策环境,必将对产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行业本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多年来粗放式发展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成为越来越突出的严重问题。
    正如中央指出的,我们国家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抓住机遇,做好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和应对挑战的准备。我们要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轻工行业和中轻联自身的实际,在着重安排好今年工作的同时,谋划好五年,还要放眼看十年、十五年。我们要以建设世界轻工业强国为几代人不懈的奋斗目标,紧紧抓住“十一五”这个关键时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资源环境压力和贸易摩擦压力转化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动力,经过“十一五”时期的艰苦努力和创新发展,为较快地实现由大到强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行业先进生产力发展为已任,以打造世界轻工业强国为目标,努力增强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实现由加工、制造到创造的跨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加快培育特色区域,关心欠发达地区发展;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着力打造世界级品牌展会;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从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不断提高适应和引领市场、扩大内需的能力,提高应对国际贸易纠纷的能力,提高全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充分发挥中轻联的功能和作用,认真反映行业诉求、规范行业行为、提供有效服务,努力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按照总体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轻工行业的特点和优势,积极落实扩大消费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立足国内需求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社会消费需求已从过去的老三大件、新三大件明显转向新的热点,轻工行业必须开发出符合不同层次需求的、差异化、引领性的产品。我们要立足国情,从轻工行业中小企业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多的特点出发,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和企业的水平,继续发挥优势,不断优化消费结构,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促进轻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要继续办好轻工展览会和促进专业市场建设,打造好拓展市场、品牌竞争,促进贸易和技术交流的活动平台,为企业与消费者交流新信息、新理念构架桥梁。探索会展结合的新思路、新方向,提高展会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打造世界级品牌展会,突出展会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推动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轻工业的发展战略要抓住历史机遇,顺应发展趋向。 轻工业相当多的行业都涉及农副产品的深加工问题,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总产值超过全国轻工行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在农业产业化和以工促农等方面负有重要责任。轻工业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服务,也是为加快广大农村市场的启动和活跃,扩大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促进了轻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所以要利用好农业资源,将农副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轻工商品优势,发展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及高附加值产品的精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化程度,延伸产业链,做好农工科贸一体化的大文章。塑料、轻工机械等行业要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提供适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生产资料和技术装备。食品加工等行业要通过加强原料基地建设,紧密产业联系等方式加大反哺力度,强化工业企业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龙头作用。与此同时要促进农业紧紧围绕加工业的需求组织农产品生产,以丰富质优的农产品满足加工业的生产需求,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经营利润,从而增强其反哺农业的积极性和经济实力,这实际上就是做好了为“三农”的服务工作。
    几年来,轻工特色区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目前轻工特色区域大多数集中在沿江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轻工特色区域还很少。在这些地区建设轻工特色区域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和艰巨的任务。要抓住“十一五”规划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机遇,认真研究轻工特色区域建设如何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延伸。我们要注意总结交流各地培育轻工特色区域的新经验,在提升现有轻工特色区域建设水平的同时,探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轻工特色区域的新思路。我们要积极依靠当地政府和当地行业协会,利用当地有特色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及历史名城、特殊区位等优势,建设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共同培育区域特色产业,支持发展优势产业,打造出一批特色经济发展的新品牌。
    (二)引导行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业的技术水平
    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个历史阶段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赋予的责任。我们要引导行业在应用好先进适用技术的同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十一五”规划指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创新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在新形势下,开拓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一项十分艰巨而迫切的任务。要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品牌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提高产品自主开发水平,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提升自主品牌,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也是保证轻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自主创新对轻工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创新对扩大内需、开拓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市场是检验轻工产品创新能力的试金石,满足市场需求程度是自主创新能力高低的综合体现,要通过创新,开拓市场;通过创新,创造需求。
    要努力探索将企业的技术中心、国家(行业)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及主要专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结合起来,建立具有轻工行业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与社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合作以各种形式为行业培养后备人才。要加强行业科研机构的建设,提倡、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及在原料生产基地、产业集群地区建立省级研发中心;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建立国家级行业研发中心。中轻联要对企业、地方、国家级研发中心的建立给予关心和引导。
    中轻联将进一步开展好科学技术奖励工作,鼓励轻工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多出创新成果。继续做好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完成情况的检查和验收工作。继续组织向国家科技部和发改委申报“十一五”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根据科技部项目立项要求,及时组织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项目确定后组织对承担单位进行认真的择优遴选、管理培训,并组织对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当前特别是要针对大部分轻工行业、企业中存在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行业创新体系和研发能力明显滞后的突出问题加强专题研究,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推进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
    (三)推动轻工产品整体水平的提升,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提高设计、研发、加工制造的整体水平,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对轻工业的要求,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满足多样化需求,扩大高端市场份额,着力打造自主品牌,巩固和提高竞争力。
    加强质量标准工作,提高产品整体质量水平,争创世界名牌。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环境、安全标准体系,实施相关认证工作,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制修订标准的速度,提高标准水平,为企业生产、开发、管理、营销提供规范和依据。按照国家有关部委的要求,中轻联要针对各行业中的热点问题,积极调整、强调协同,认真做好标准工作计划的组织和实施。加强轻工质检站的管理和审查,进一步推动轻工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
企业是实施名牌战略和创建名牌的主体。要进一步树立品牌发展战略理念,提高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积极推进企业开展创名牌活动,加快推进争创世界名牌步伐。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在家电、皮革、羽绒、家具、缝制机械、自行车、乐器、制笔等行业争创世界名牌取得突破。
    中轻联要积极配合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要求,做好轻工行业“中国名牌”的培育、推荐、评选和复评工作。组织创牌研讨,加大培育自主品牌的工作力度。
    (四)推进全行业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十一五”规划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中央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高速健康发展的轻工业正处于对能源和资源高需求、高消耗期。节约能源、提高资源产出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轻工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节约能源和资源是今后轻工业发展一项长期重要任务。首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在消耗资源和能源较多的造纸、陶瓷、搪瓷、玻璃等行业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减少资源的消耗。加大照明电器绿色照明工程推广力度;在家电等行业加大节能产品生产。其次,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各种废物。在造纸、玻璃、家电等行业提高废纸、碎玻璃、旧家电的回收利用率。第三,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在皮革、造纸、食品等行业加大对技术成熟、成本低的污水治理技术的推广,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采用符合环保要求、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的新型轻工装备。中轻联要积极配合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深化轻工环保节约安全方面的体系建设,及时了解列入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中的纸业、糖业等行业中的六家轻工企业和废旧家电回收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动态引导,推广先进经验,促进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促进轻工业总体对外竞争实力的提高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国际贸易的总体趋势是自由化,但是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存在,当前还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抬头迹象。如,反倾销的滥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泛起等等,应对贸易摩擦是今后轻工行业的一项艰巨任务。要充分发挥“轻工业WTO事务协调办公室”组织、协调、服务和推动的作用,会同各行业协会重点做好应对反倾销等贸易摩擦工作,维护产业安全,加快建立完善行业预警机制。加强与商务部等政府部门的联系与配合,努力维护会员企业权益。同时,注意密切关注,合理利用世贸规则,主动做好有关应诉、申诉工作,并提出有关技术性措施建议。加强贸易环境的研究,营造好市场经济秩序,从而维护产业安全。
    轻工行业在扩大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规则的制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参与多边贸易谈判,推动轻工业参与区域和双边经济合作。要研究国外相关法规、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增强应对新挑战的主动性,同时要增强对国际通行规则的驾驭能力。
    轻工企业要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发展外向型企业,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要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扩大高端市场份额,支持企业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要由“中国加工”向“中国制造”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由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直至品牌输出。要加快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由适应市场向引领市场发展。
    (六)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紧紧围绕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在关系轻工行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一些重要专业技术领域,要以提升能力和更新知识为主要目的,开展多层次的继续教育活动。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着力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快轻工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的步伐。通过集中培训、举办高级研修班、结合工作实践培训、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培训、函授自学等方式,每年培训1000-3000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要围绕实施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针对轻工行业对技能劳动者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和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全面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帮助劳动者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劳动者成才提供技能导航,为社会、为企业提供合格的技能人才。今后五年内,要在轻工行业全面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大力宣传和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加强对考评人员、考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建立和完善各项鉴定工作规章制度,以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七)配合政府做好宏观调控工作,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为认真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轻工业发展的重要批示精神,目前中轻联在与各行业协会分别进行座谈研讨的基础上,分析形成了我国轻工业“十一五”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各行业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十一五”发展规划。
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轻工经济运行分析,会同各行业协会、学会和有关单位,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行业情况,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行业和企业提出指导意见,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促进各行业和轻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加大综合类、专题类信息的反映力度,积极利用快捷通道,为行业和会员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服务。积极开展轻工行业信息采编、分析、发布工作,加强与住宅、钢铁、煤炭、汽车等与轻工产业关联度大的行业组织信息互换和行业交流制度。积极与奥组委保持密切联系,根据工程进度和实际需要,及时向有关行业协会提供产品对接信息,共同组织企业抓住商机、主动服务、扩大影响。
    组织行业协会配合国家发改委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针对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真正做到限制一批、淘汰一批。并通过调研推广结构调整经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配合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办公室做好轻工行业2007年度关税税目、税率调整工作。配合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做好轻工出口产品单耗标准制订和单耗管理课题研究工作。注意及时发现行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以高度的责任感,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协调、提供服务、反映诉求。不断提高预测、分析水平和快速反映能力。
(八)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团队
要在认真总结五年来工作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在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以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水平。
    要进一步加强中轻联和代管单位工作的规范化,不断提高民主办会、制度管人和监督到位的水平。根据长效机制的要求,采取集中学习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政治和业务学习,促进干部职工不断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要办好协会、学会工作论坛,根据年度不同的共性问题、热点问题,组织定期交流研讨。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利于总结行业组织的工作经验,在沟通、交流、探讨与合作的基础上,促进工作水平的共同提高。
    要更加注重发挥中轻联的“联”字功能,加强会员间的沟通与协调,充分发挥会员单位的积极性、创造性。共同建设“平等互信、务实创新”的中轻联文化,努力形成良好的联动效果与和谐的工作氛围,齐心协力为加快建设轻工业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社会正气,把“八荣八耻”落到实处,每个人都要时时处处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参与者、实践者。
    同志们,新的形势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建设世界轻工业强国奋力拼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2006年0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