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强制造业是新形势下实现“强国梦”的必由之路
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目前,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和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比较优势动态变化加速了全球制造格局的调整,出现高端领域向发达国家“回流”、中低端领域向发展中国家“分流”的局面,使得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外部形势发生深刻变化。
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是保持国家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大力发展制造业,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百年强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坚持发展制造业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通过制造业创新升级,铸就更加坚实的强国之基。
2。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决定了必须做强制造业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物质保障,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历史证明,每一次制造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强国的竞争格局,制造业的兴衰印证了世界强国的兴衰。
实践也证明,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是保持国家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大的制造强国战略。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国家就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特别是全球经济结构正经历深刻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与我国形成较为激烈的竞争,我国制造业面临“前堵后追”的双重挤压,因此,确立“制造强国”战略尤为紧迫。
3.形势倒逼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当前,世界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经济复苏缓慢,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酝酿新突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强化制造业创新。
相比之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已经站到了“由大变强”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进入增速调整、结构调整以及发展动力调整的时期,建设制造强国的任务艰巨而紧迫。如能加快推进,就能推动我国制造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如果行动迟缓,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而且会错失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加快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转变。
4。消费升级、培育新供给、新动力需要做大做强制造业
目前,我国新旧供给结构仍处于失衡状态,新供给不足,老供给过剩。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供给创新满足并创造消费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做大做强制造业一是有利于更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符合发展的根本目的,可以使发展成果更多体现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国民福利的改善。
二是有利于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提质增效,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和创新的有效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和附加值,实现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增长。
三是有利于畅通经济良性循环体系、构建稳定增长长效机制,有助于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实现潜在需求向现实增长动力的有效转换,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016年0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