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应对贸易壁垒“中国制造”腰杆要硬

 作为一家童车出口企业的老板,老孙对国际市场上经常发生的贸易壁垒并不陌生。


  当遇到出口国一再“刁难”,今天增加某些关税,明天要求提供出口许可程序,老孙总是选择忍气吞声,甚至有些“低声下气”地配合对方。实在无力承受了,就默默地放弃。而这一放弃,失去的可能就是千万元的大订单。后来,遇到的次数多了,他就有些麻木,大有“破罐子破摔”的架势。


  像老孙这样的外贸企业主并不少见。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对华贸易壁垒高筑,不仅使我国损失了巨额外汇收益,还丢掉了宝贵的海外市场,大量企业因此陷入困境。


  所以,一则《中欧世贸争端中国首战首胜》的消息引起了“老孙们”的特别关注。据称,世界贸易组织1月18日判决欧盟对中国产钢铁紧固件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做法违反世贸组织的规则,而这不仅可以让中国反守为攻,要求欧盟赔偿,还能加速世贸组织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进程。


  贸易壁垒有多可怕?仅以上述事件为例,欧盟从2009年1月30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钢铁紧固件产品征收高达85%的反倾销税,这直接影响了中国近10亿美元的出口,以及上千家紧固件企业的生存和超过十万人的就业,对中国产业造成巨大损失。


  近年来,不仅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频繁对我国设置贸易壁垒,就连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诉讼,涉案产品包括化工、轻纺、机电等。


  个中原因反映了当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中国同时面临着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压制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压力。另外,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观因素之一是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对应对贸易壁垒准备不足,无从下手。


  一般来说,政府和企业是应对贸易壁垒的两大主体。当发生贸易纠纷时,政府应对相关企业提供政策指导,这是强大的“精神支持”。而企业则需要从内外部发力,主动应对,不能坐以待毙。


  同时,最关键的是企业要有“优质制造”的意识。在当前政府提出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积极地自主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摆脱以往的“山寨”形象,打造“中国制造”的升级版。


  这样,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得了先机,也就同时掌握了话语权,“腰杆子”自然也就硬起来了。



2016年0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