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风口与凛冬,制造业热“追”大数据

 今年夏天,一位进京招商的南方某县县委书记,在中关村某科技园看了两天智能制造项目后,用“震撼”两个字,来感慨互联网和大数据给传统制造业带来的变化。

  他此行的目的,是引进一家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制造企业,来改造他所在县的传统纺织业。

  在他看来,一方面经济下行,传统制造业遭遇寒冬,县域传统制造业开工率降低,同时,人口红利消减,制造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生产比较困难。他认为,当下地方发展智能制造企业的需求十分迫切,也是地方经济转型的重要风向标。

  传统制造业如何转型,目前关于企业转型的周末培训班,报名费飙到了两三万。各地行业交流会上,也都传播着“传统企业急需转型,不转型如等死”的信息。

  大数据、云计算、工业物联网,种种新名词让很多企业以及地方招商官员眼花缭乱。大数据被当作制造业连接互联网的命脉,互联网大佬们称,大数据是区别传统制造业和智能制造的关键。大数据给制造业带来的价值,似乎正在逐渐被认可。

  事实上,不只是国内,德国作为工业4.0发展的先行者和探路者,其业界对大数据的重视程度也相当之高。在9月17日的关于工业4.0的会议上,一位来自德国的专家,将数据与数据质量列为德国实现工业4.0的四大驱动力之一,与工业传统、劳动力和材料、能源成本并列。

  不仅仅是业界和地方政府,在决策层面,推进大数据与制造业结合的步伐也在加快。

  9月10日上午,工信部召开发布会解读《促进大数据发展纲要》,其中提到工业大数据工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会场获悉,工信部重点提到,将推进利用大数据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研究推动大数据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应用,积极推动制造业网络化和智能化。

  工信部长苗圩撰文解读我国制造业如何由大变强时称,当前的重点是推动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深化应用,积极发展云制造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制造模式,培育工业互联网新应用,建设一批工业云服务和工业大数据平台。来源互联网


2015年0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