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商会:欧企在华投资步入调试期
近日,中国欧盟商会及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共同发布了《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15》报告。中国欧盟商会对541家欧盟在华企业进行的该商业信心调查显示,由于欧企对于未来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悲观预估,更多欧洲在华企业预计通过裁员等方式大幅缩减开支。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放缓,使得欧洲在华企业的投资策略进入到了一个调试期。
盈利前景喜忧参半
调查指出,计划扩张在华业务的欧洲企业数量越来越少,从两年前的 86% 下滑至现在的 56%,同时,仅有 59% 的欧洲企业将中国列为其全球三大未来投资目的国之一,而 2012 年该数据高达 76%。
对于欧洲企业而言,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放缓仍是未来所要面对的首要商业挑战,所占的比例几乎是其他任何一项挑战的两倍之多。而攀升的人力成本以及全球经济放缓这两项挑战则并列第二位。
调查显示,工业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最为敏感,66%的受访企业认为受到了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所带来的重挫,法律服务企业紧随其后,汽车和汽车配件企业以及石化企业并列第三。
不过,《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15》也指出,由于中国经济仍有上升空间,超过一半数量的欧洲企业仍然对未来的在华发展保持乐观,虽然较上一年相比,这一数字下降了10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营业额出现增长或显著增长的消费品和消费服务类欧洲产品比例有所增长,从61%同比增加10个百分点,达到71%。调查数据显示,汽车、专业服务和食品饮料领域的欧洲企业对未来增长前景所持态度最为乐观,其信心指数分别为77%、70%和67%;而从事工业产品和工业服务类产品的欧洲企业对于未来的增长和盈利前景最为悲观,其信心比例仅为13%和28%。
商业环境受到质疑
虽然中国政府一直都在推动改革以期营造一个更具公平性的竞争环境,相当一部分欧洲企业却对此持怀疑态度。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欧洲企业认为所在行业的外资企业与本土同行相比受到了不公平对待。
“如果中国商业环境的公平性依然无法落实的话,不但外企在中国的发展会受到影响,正在全球大幅扩张的中国企业也会受到连累。”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在发布会上做出以上表述。
伍德克解释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变得越来越乐观,使得部分欧企缩紧在华业务,继而转向美国和欧洲市场。由于同样的原因以及中国政府全球化政策的引导,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项目也在增多,投资规模也在扩张。而中国政府对于在华欧企政策的不够友好,对来自自由开放商业市场的企业来说是不对等的,长此以往,对于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是不利的。
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常博逸表示:“中国目前仍然是欧洲企业的战略性市场,然而正如调查结果所显示,外商投资仍旧需要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在当前的改革进程中,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企业急需看到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
创新成关键因素
创新是改善经济下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伍德克看来,在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发展的今天,创新尤为重要。“但是非常可惜,超过2/3有研发工作的欧洲企业并未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伍德克表示,“如果中国希望在价值链上攀升,就需要加强那些最初用来吸引欧洲研发的基础性步骤 。而当前网络不稳定、网速慢、网络接入不畅通等问题已经给企业的研发能力造成了负面影响,中国也亟须在改善信息获取渠道方面制定相关的改革措施。”
调查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网络不稳定、网速缓慢、网络接入限制,对于创新业务的开展都是严重的障碍。
“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网速甚至还不如韩国的1/5。”伍德克说,“如果能够避免企业受到如进口替代、技术转让等威胁,同时通过改善执法给予企业更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并且提高网络的开放度,欧洲企业将会更有信心、更好地贡献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2015年07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