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企业可以在“一带一路”国家设集群式配置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王一鸣认为,“一带一路”的目标是维护全球的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的世界经济,“中国坚持推进全球多边的自由贸易的开放体系”。
王一鸣表示,“一带一路”可推动沿线国家战略对接,实现互利共赢,“特别是通过战略对接来构建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通过各个层面的战略对接,比如产业对接,企业对接,国家战略对接,推动形成全球价值链”。
轻工行业怎么在非洲、东南亚、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蓄产品还有劳动力资源的丰富的优势,生产成本低的优势,靠近目标市场的优势?在王一鸣看来,发展各种轻工产品,可以形成上下游配套的集群式的产业链。也可以去搞园区,我们很多企业在那搞了园区。集群式配置可能更有利,因为他们配套成本很高。只有集群化,才能大大地降低配套成本,这是园区化的布局模式。
《中国制造2025》规划是轻工制造业的新指引
工信部总工程师王黎明认为,《中国制造2025》是引领发展中国制造未来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部署。它对于中国制造,提升国际竞争力,走出去开发战略和实现国际合作,推动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轻工业又在中国制造业中成为传统的支柱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制造业行业中占有相当的份额。所以如何进一步结合轻工领域,落实好2025中国制造,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围绕轻工行业如何进一步落实《2025中国制造》规划,王黎明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编制好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为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前做好相关的工作。第二,围绕着轻工强国,着力增强轻工行业的创新能力,完善轻工的创新体系,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轻工行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企业的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的产品。通过智能家电和可穿戴的智能产品以及智能制造的产业,推动我们轻工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进一步提升轻工行业基础能力,解决在轻工行业受制的核心零部件和先进基础工艺和关键材料还有相关的基础技术。着力推进质量建设,品牌和质量是轻工产业保持发展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和重要基础。许多产品已经具有国内领先地位和消费者认可的品牌。进一步走向世界,提升附加产品的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具有较重要的发展价值。
从打造产品到打造创客
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表示,海尔转型的过程实际上从过去一个传统的组织变成一个创业的孵化平台,更重要是孵化创客。企业不再是一个管控的组织,而变成一个平台化的生态系统。企业内部现在一共有三类人,一类人是平台主,是创建平台的。一类人是小微主,6万人的企业如何变成6万个小的企业,每个人都是创业初期,然后就是创客,海尔内部人人都是创客,所有人都是围绕着用户来去进行创新。
海尔内部现在有了五种孵化创客的模式。一种模式是企业内孵化,还有脱离母体孵化、众筹模式、大众创业模式、万众创新模式。
周云杰表示,海尔从最高的时候11万人,到今年是6万人,减了5万人。去年在网络炒的很厉害,海尔减员了。减员是必须的,减员以后给所有员工提供一个创业平台。让每一个员工不是让他失业,而是给他提供创业的空间和模式,使企业创造更多的小的有活力的企业。
互联网对“中国制造”的影响刚刚开始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大概是6.5亿,网上购物人口阿里巴巴平台上是3.5亿,远远超过美国人。3.5亿的消费能力平台,如何服务好这些消费者?
阿里巴巴总裁金建杭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三个制造。第一是制造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造,第二是质造,第三是智造。今天看中国制造,要利用好这样新的消费的基础设施。今天面向在中国3.5亿的消费数字是包含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能物流还有云计算、大数据。这张网络覆盖3.5亿消费者,未来阿里巴巴想的是2019年这平台上支撑消费额会超过1万亿美金。到2024年这样的基础设施能够服务消费者人数能够超过20亿,这是政府和协会都要思考的问题,我们的企业和产品能不能去促进这20亿消费者。
第二是质量制造,不造伪劣,不卖假冒。金建杭认为,国际分工里面我们企业强的是制造能力,弱的是我们的设计和营销。如果不强化我们的设计和营销能力,不建立自己的品牌和追求质量的话,我们对市场,对未来消费者的提升是没有尽到能力和应该发挥的贡献。
第三是智能制造,我们有一大批这样的企业,未来很多制造的智能化,生产什么很重要。针对消费者的个性化的需求,反映产品。互联网对中国整条经济产业链的改造或者影响,对流通影响最大,对制造影响刚刚开始,对整个商品应用过程的影响也才刚刚开始。对制造业影响最极致就是让数据代替人工完成整个优化的生产过程。
满足消费者诉求是重中之重
“更多关注和研究消费者诉求,根据消费者诉求进行核心技术的研究,真正解决消费者问题,改善消费者的生活。”立白集团董事长陈凯旋这样总结立白的成功之道。不但要做好品牌建设和营销管理,更要做好消费者的诉求。因为我们更深刻地明白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最根本的动力是希望产品解决他们的问题,为了满足诉求的购买,不是因为某个活动购买产品,不会因为价格便宜而购买产品。产品必须提供给消费者可明显感知的价值,所有的产品设计还有核心技术研究,配方设计还有香精设计和包装设计,材料控制等各方面都体现了这样的创新理念。
立白将核心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中,为消费者和受益者解决实际问题。减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资源使用。
全方位创新的工业文化才能支撑中国制造业
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认为,中国的产业、制造业,特别是轻工业,到底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我们的下一代人对生活的追求可能跟我们不一样。西方讲这个社会从物质主义时代走到后物质主义时代。物质主义时代就是东西越多越好,这个中国还没有过,一定会过,过了之后是后物质主义时代,大家就是来追求生活的便利,有品位。不仅要劳动,还要有休闲等等。那时候我们的工业能够提供什么?能够使一个变化的社会怎么样变化?社会的变化需要制造一些支撑。
中国经济所谓进入新常态,目前客观的来说经济处于一个比较焦虑的状态,过去的那样一种模式,我们的优势在释放差不多了,我们需要找新的优势,更多来创业创新。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创新。千万不要把创新想的太狭窄,好象只能够是什么样的企业创新,传统企业不能创新,其实不是这样的。中国是需要一个全方位创新的工业文化,才能够支撑中国制造业能够实现更大的发展。来源:消费日报
2015年07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