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有望持续回暖
分析认为,房地产数据的向好,是放松限购等行业政策以及银行间利率大幅下降等整体经济政策放松的结果。这也显示随着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经济企稳和复苏迹象正在呈现。楼市回暖既是经济复苏的反映,又将促进经济复苏步伐的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5月官方制造业PMI分项指数比总体指数表现更好,从与工业增加值等硬数据的历史相关度来看最重要的两个分项指数——“新订单指数”和“生产指数”反弹更为明显,分别上升0.4和0.3个点。
高盛高华经济学家宋宇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这两个指数的上升主要被供应商配送时间分项的变动所抵消,但我们认为配送时间不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指标。
此外,瑞银预计即将公布的5月宏观数据将显示生产活动继续小幅回暖。具体而言,工业生产继续小幅好转。5月份六大发电集团煤耗继续好转,发电量同比增速有望进一步改善。粗钢产量在5月初表现疲弱,但全国高炉开工率进一步回升。整体来看,瑞银估计5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速从4月的5.9%小幅回升至6.2%。
在PMI数据发布的同时,搜房网也发布了5月百城房价指数。搜房网所观测100个城市的平均房价变动为环比上涨0.4%(经高盛高华季调后),为一年来的首次月环比上涨(季调后)。在100个城市中有52个房价月环比下降(未季调),而4月为60个。
此外,5月平均房价同比下跌3.7%,降幅小于4月时的4.5%。除房价反弹外,万得每日数据序列显示,可获得数据的11个主要城市(包括所有一线城市、5个二线城市和2个三线城市)房地产库存消化月数在5月份继续小幅下降,表明房地产行业正在企稳。
宋宇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这些变动是放松限购等行业政策以及银行间利率大幅下降等整体经济政策放松的结果。”
高频数据显示,5月份3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销量继续同比稳健增长。鉴于此,统计局公布的5月全国房地产销售面积也有望维持同比正增长。
但瑞银中国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库存高企可能会拖累新开工继续同比下跌。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可能会受益于去年基数较低,但很难出现明显复苏。”
此外,汪涛还认为,近期政策加码估计会部分抵消融资困境和去年较高基数的拖累,因此基建投资可能保持温和增长。“整体来看,我们估计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从4月的9.4%略微加快至11.8%、年初至今同比增长12%。”
出口方面,海关总署6月8日发布了今年前5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数据。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97万亿元,下降9.7%。其中,出口1.17万亿元,下降2.8%,出口降幅较4月份继续收窄3.4个百分点;进口8033.3亿元,下降18.1%;贸易顺差3668亿元,扩大65%。
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9.4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7.8%。其中,出口5.4万亿元,增长0.8%;进口4.07万亿元,下降17.2%;贸易顺差1.33万亿元,扩大2倍。
与此同时,受国内生产活动回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企稳的推动,国内原材料价格也有所好转,其中有色金属、化工和橡胶价格好转幅度较明显。相应地,5月PMI购进价格指数也有所回升。因此,瑞银估计5月PPI有望实现16个月以来首次环比正增长、同比跌幅有望收窄至4.3%。
资金供给方面,瑞银预测5月新增贷款有望反弹,推动整体信贷增速企稳。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4月末大幅降准100个基点将从供给端支撑银行扩大信贷投放,且基建项目审批加快、地方平台融资松绑也会支撑信贷需求。因此,瑞银估计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可能扩大至9800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多增1300亿元,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影子银行信贷和企业债券发行的低迷。
瑞银预计5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3万亿,同比仅少增1000亿元,推动整体信贷同比增速稳定在13%。
宽松政策不断加码
过去一个月政策持续加码,决策层自上而下大力推进PPP模式,加快项目审批,并放松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和发债的限制。
“尽管近日发布的数据呈现出政策持续放松背景下经济复苏的初步迹象,但我们认为这些改善不足以改变整体政策方向。”宋宇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政府可能会在未来数月出台进一步放松措施,直到经济持续呈现明显复苏迹象。近期人民银行通过正回购操作回收流动性是为控制放松力度所做的一项微调,而非政策方向的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个月政策持续加码,决策层自上而下大力推进PPP模式,加快项目审批,并放松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和发债的限制,央行也再次降息,并维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
5月份,发改委共批复4580亿元基建项目。更重要的是,中央各部委相继发文推广PPP模式,发改委批复了1.97万亿元的PPP项目。
此外,央行再次降息25个基点,并保持了充裕的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决策层要求银行保证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的后续融资;发改委放松了企业债券发行要求(包括城投公司);国务院宣布新增5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决策层还下发了地方政府定向置换方案的细节,并通过窗口指导等方式确保地方政府债券顺利公开发行。
汪涛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以上措施有助于缓和房地产建设结构性下滑和地方债务管理模式新老过渡对经济及金融体系的冲击,并推动了4月以来实体经济的弱改善。”
但汪涛同时认为,过去两个月经济活动好转幅度仍不及此前预期。因此,除非6月经济大幅反弹,如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反弹至7.5%,否则我们二季度7.1%的GDP同比增速预测可能面临下行风险。换言之,年初至今的宽松政策与各种下行压力之间目前仍处于拉锯状态。
“首先,基建投资面临的最大障碍不是项目审批,而是融资,但迄今为止我们尚未看到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力度的有效增大。其次,虽然利率近期有所回落,但名义和实际融资成本依然偏高,继续拖累企业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为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偿债负担,我们认为央行应再降息25个基点。第三,房地产建设活动深度下跌、外需不稳正对工业生产带来越来越大的拖累,需要基建投资相应地加大力度、提供缓冲。”汪涛表示。
因此,瑞银预计未来宽松的政策基调仍将继续,政策着力点仍将放在基建投资和货币宽松上。
汪涛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在政策性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决策层大力推进PPP模式、地方平台融资放松的推动下,三季度经济环比势头有望更明显反弹。与基建投资相关度较高的企业中长期新增贷款是未来几个月投资者应重点关注的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人民银行向部分银行进行了定向正回购以回收流动性。对此宋宇认为,此次正回购应被看作为控制放松力度所作的一项调整,而非根本方向的改变。政策方向的更大转变有可能出现,但将在增长与通胀呈现持续反弹迹象之后。
三季度经济有望更明显反弹
政策措施的效果最终将反映在银行新增贷款、尤其是与基建投资紧密相关的企业中长期贷款上。未来几个月投资者应重点关注这一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多数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的机构分析师们普遍对三季度经济更明显地反弹抱有信心。
汪涛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未来投资者应当密切关注以下领域的进展,政策性银行有能力、也有空间加大对重点基建项目的信贷支持。我们预计今年决策层将扩大PSL规模,国开行新增贷款规模可能达1.5万亿元。”
他同时坦言,虽然前期进展较慢,但最近中央各部委相继发文推进PPP模式,并放松了地方平台融资限制,这有望最终释放地方政府的投资和信贷需求(虽然这些活动未来会划在“企业部门”名下)。
“以上政策措施的效果最终将反映在银行新增贷款、尤其是与基建投资紧密相关的企业中长期贷款上。未来几个月投资者应重点关注这一指标。”汪涛预测,在政策推动下,三季度实体经济环比势头有望更明显地好转。“但考虑到政策效果的可持续性有限,无法完全抵消房地产持续下滑和外需乏力的拖累,我们维持全年6.8%的GDP增速预测不变。”
来源:中国商报
2015年0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