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一:
对欧出口被迫降价
“经济低迷对于电饭煲这类小家电销售来说是个很好的契机,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回家煮饭。所以从去年到今年整体来看,中型规模的小家电企业在欧美市场的出口量是增加的,但是订单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利润的上升。”在广交会现场,新南方电器有限公司李经理向记者坦言,“从去年到今年,欧元相对人民币汇率累计下跌20%以上,很多欧洲的客户也会跟我们谈价格要求降价。面对这种现实情况,若产品单价不降则在欧洲市场同类产品的竞争力也会随之下降,所以我们只能降价一成。”
现象二:
以卢布结算遇重挫
有服装厂商被逼关门
李经理介绍,随着珠三角地区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企业也在考虑去广西等地建厂。
订单下滑在纺织服装消费品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昨日,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花纱布有限公司陈经理向记者介绍,“以前客户每次都是几万件的下单,现在都变成了几千件的下单;以前采购商会订20多个不同的服装版型,现在也就七八个版型。而且出于对汇率的担忧,很多客户都会拖慢给定金的时间。”
陈经理还告诉记者,之前合作的一个工厂去年11月份刚好接了一个俄罗斯的牛仔裤大单,“当时接单困难,所以工厂也同意了以卢布结算的要求,结果牛仔裤发货过去之后,卢布汇率每天都在下跌,这边的工厂完全不敢收钱,后来因资金无法周转而不得不关门。”来源:中国家电网
2015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