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稳定增长依赖于产需的平衡,加入WTO后,由于出口的高速增长,外需的扩张弥补了内需的不足。但危机之后,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经济增长动力更多转向了房地产拉动。但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将进入一个转折时期,过去那种高增长态势已经难以持续。特别是经过几十年数量型的高速扩张,许多传统产业严重过剩,以牺牲资源环境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特别是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绝对人口数首次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速,数量型的人口红利已现拐点。
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从九大方面提出了经济发展的常态,全面深刻地揭示了消费、市场、资源、产业、人口、环境等方面的新特征,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从会议内容来看,充分阐述了新常态的各种特征,201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也有较大可能下调至7%。“稳中求进”继续被确定为2015年工作的总基调,但中心将向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会议同时还提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可预期,2015年相关领域的改革将破题和进一步加快。
这些改革部署仍然是要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在2015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中,“稳增长”被放在了首位。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这意味着2015年的财政政策将相对过去更加积极,而货币政策将根据实际情况具备更大的灵活性。
会议提出“要精心谋划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显示中央对与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不过我们仍需高度警惕中国经济增长的风险。会议判断“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我们对2015年全球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并且如果爆发新的“黑天鹅”事件,对中国经济来说,将产生巨大冲击。因此,在政策储备和灵活性上,都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来源:建筑时报
2015年0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