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荷兰见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这是一场奇妙的、令人激动的旅行。”
    2014年7月26日,两位在中国生活了多年的荷兰小伙大荷兰(Maren Striker)和小荷兰(Rogier Bikker)毅然决然地结束了他们稳定平淡的生活,开始了历时3个月的“Brand New China”(“全新中国”)自驾之行。他们从中国上海出发,途经11个国家,穿越2万公里的古丝绸之路,向家乡荷兰鹿特丹挺进。
    这一路,他们全程只用中国货:开着比亚迪汽车、握着华为智能手机、拿着联想笔记本电脑、住着奥索卡户外帐篷、用着AEE运动摄像机、穿着创意品牌熙游记的T恤,戴着时尚的Braos太阳眼镜……甚至连内衣裤,他们也认准了中国货。
    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他们想要向世界展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一个创意十足又野心勃勃的中国,也向世界展示中国品牌走出国门的决心。
    这也是所有在荷兰发展业务开拓市场的中国企业的目标。
 

比亚迪:争取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军地位

\

        “得益于卓越的电池技术,我们有信心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取得成功。当然,我们也认识到,在这个拥挤的市场推出一个新品牌将是具有挑战性的,所以我们不断地寻找机会,可以在我们的目标客户面前提升我们形象和知名度的机会。这也是比亚迪支持大小荷兰完成“全新中国”自驾之旅的原因。”在比亚迪位于鹿特丹的欧洲总部,《中国贸易报》记者见到了两个荷兰小伙一路驾乘的比亚迪速锐汽车。比亚迪欧洲区市场和公关部经理彭莹莹告诉记者:“这个项目的成功除了可以证明比亚迪汽车的可靠性和耐用性,还凸显了‘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转变,这也正是比亚迪的理念基石。”
    比亚迪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充电电池生产商和电动汽车行业的引领者,正把其低碳和零排放的新能源车推向全球。
彭莹莹介绍,欧洲汽车市场发展成熟,所以比亚迪避开了传统的燃油汽车个人消费市场的竞争,而是在起步阶段率先进入外国公共交通领域,致力于公共交通电动化。目前,比亚迪正针对欧洲市场大力推广纯电动大巴和纯电动出租车,其纯电动大巴试点项目足迹遍布欧洲44个城市。在荷兰斯希蒙尼克岛,6台比亚迪的纯电动大巴是该岛唯一的公交工具,而这也是欧洲市场针对纯电动大巴的第一个公开招标项目。35台于去年中标的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的大巴也预计在今年年底陆续交付。10月中旬,比利时布鲁塞尔引入34台纯电动出租车E6。在英国伦敦街头,32台E6车正在为市民提供绿色出行服务。
    “我们计划在比亚迪的品牌做大做响得到民众认可之后,在欧洲市场面对终端消费者推广经济节能型新能源车。” 彭莹莹表示,在国内,公共交通的运营权多归国有,得益于政府推动、倡导及市场需求,我们能更好地推动公共交通电动化。但在欧洲市场就不一样了,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政府只能提倡和引导运营商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采购决策取决于运营商,所以,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必须在总体运营成本上让运营商接受,真正得到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大巴车司机和普通消费者的认可,才能真正在当地站住脚,获取订单。所以,比亚迪不断创新,依靠电池及动力系统核心技术,不断提升动力电池性能,增强比亚迪新能源车的竞争力。

海康威视:高水准深潜欧洲安防市场

\

    与比亚迪一样,海康威视也正致力于改变欧洲民众对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印象。
    “我们希望外国人认识到,中国企业不仅靠低价格占领市场,我们同样也提供高质量的技术和服务。”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欧洲分公司总经理支江峰告诉记者:“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
成立于2001年的海康威视最初只是一个安防设备的政府研究中心,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视频监控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的提供商。2009年,海康威视在欧洲成立了首家办事处,并在阿姆斯特丹市郊的霍夫多普(Hoofddorp)设立了欧洲总部。
    “2009年至2013年,持续发酵的欧债危机为企业把产品卖到欧洲提供了机会。一些欧洲国家缩减财政开支,市政采购了海康威视的安防设备和方案。实践证明,中国产品无论是质量还是服务,并不比行业内全球知名品牌差,所以,有了良好的口碑,海康威视进一步打开了欧洲市场。”支江峰介绍,2012年,海康威视增设了意大利办事处,并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在法国和西班牙,以及波兰和英国设立办事处。目前,产品的生产和研发主要是在中国总部完成,欧洲区业务主要是物流、销售和市场。

\

    谈及拓展欧洲市场的困难,支江峰表示,欧洲分公司成立伊始,他们的团队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当地人对中国产品的不信任。“2013年之前,进入欧洲市场的除了很多央企、国企和中兴、华为、柳工等强势企业,多数企业和个人还是做服装鞋帽餐饮服务类的贸易,追求的是薄利多销,并不是做品牌。但是,从2013年之后,随着国家形象进一步改善,也因为企业对国际营销体系的规则有了新的认识,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包括海康威视在内的很多中资企业都感到当地人对中国产品和中国品牌的认可度在逐渐提升。”
    目前,从监视巴黎埃菲尔铁塔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到全欧洲的超市和机场的安防监控器,无论需要对何种情况进行监控,海康威视都能提供相应的监控技术和服务。虽然出于保密协议的限制不能透露过多使用了海康威视产品的机构的信息,言谈中,支江峰不时流露出对在欧洲安防市场开拓业务的满意和信心。

华为:迎合需求和兴趣征服全球用户

\

       同样涉及到电子数据传输和编码解码业务,在支江峰的眼中,更早进入荷兰市场的华为是行业里的老大哥,在涉及到一些行业壁垒和贸易争端时,还能帮成长期内的中资高科技企业“挡一挡”。当地时间11月28日,本报记者走进位于阿姆斯多芬的华为企业业务展览中心,华为西欧企业业务部首席营销官Johnson Li向记者全面展示了华为面向全球企业市场创新的ICT产品与解决方案。
    于2013年9月建成开放的这个展览中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华为在欧洲面向全球企业的主要营销站点。在华为西欧企业业务部首席执行官何利扬看来,创新灵感部分来源于华为客户,因为每个客户的需求都截然不同。“我们与客户携手前进,使用整合方案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我们就在这里完成这些工作,这里影响着西欧大部分营销策略,当然,也辐射到全球其他地区。”

\

    正是这样基于用户需求的创新,令华为的产品和技术方案在欧洲乃至全世界获得好评,创造了中国品牌的奇迹。如今的华为拥有大约15万名员工,其中几乎一半都在亚洲和欧洲的20所大学从事产品研发工作,而且,全球排名前50名的网络运营商中已有45家成为华为的客户。
    当然,像“Brand New China”项目中的两个荷兰小伙子一样,欧洲的很多非企业客户认识华为是通过华为的电子设备——主要是华为的Ascend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还有一些可能是通过华为赞助的体育活动认识了这家中国企业,比如,华为已赞助过阿森纳队、AC米兰队。据Johnson Li介绍,今年5月,华为与荷甲俱乐部阿贾克斯以及该俱乐部的主场阿姆斯特丹竞技体育场签署协议并建立商业伙伴关系,此后,华为的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华为将在竞技体育场内建造高速无线网络,网络建成后所有前往该体育场观看比赛的球迷都将能享受到观赛同时畅游网络的乐趣。对于一个体育文化、足球文化氛围浓厚的城市来说,那里的市民将对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另眼相看。


中国银行(卢森堡)有限公司鹿特丹分行行长赵彩彦:

架起金融桥梁   让世界共享中国发展红利
 

\
 

中国银行鹿特丹分行行长赵彩彦(中)在获颁荷兰政府“经贸使者奖”后与中国驻荷兰使馆经济商务参赞李飞(左一)、荷兰前首相巴尔克嫩德(左二)、荷兰外商投资局局长倪景润(右二)以及全荷兰中资企业协会主席、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欧洲公司总经理李敏燕(右一)合影

    “中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逐渐会在当地建立一个圈子,抱团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而这个圈子的核心就是中资银行。”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欧洲分公司进军欧洲市场后不久便加入了全荷兰中资企业协会(ACIEN)。该公司总经理支江峰告诉记者,有实力“走出去”的大企业背后肯定会有一家甚至几家本土银行做服务,所以,当企业最初开展国际业务时,最信任的还是已有业务联系的自己国家的银行,这样更方便开展查账、资金调配、贸易融资等。所以,中国银行业的“走出去”是伴随着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而展开的。而“走出来”的银行又会不断接触其他开展境外投资的中企,并逐渐把这些企业聚集起来,提供一个信息中心和交际圈子,甚至最终形成一家商协会。
    当地时间11月26日,在由全荷兰中资企业协会(ACIEN)与荷兰外商投资局(NFIA)联合举行的第七届中荷经贸论坛上,与会企业一致同意荷兰政府将“经贸使者奖”授予中国银行鹿特丹分行,以表彰其近年来为推动中荷双边经贸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国银行2007年在荷兰设立鹿特丹分行,成为在荷兰的首家中资金融机构。此后,中国银行鹿特丹分行积极服务于双边投资与贸易往来,影响力日益增强,受到中荷各界的赞扬和肯定。
    “这两年来,中国银行一直秉承‘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这一发展理念,在总行和母行卢森堡分行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荷兰产业特色,挖掘能与中国形成产业优势互补的行业项目,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金融服务,尤其是在对中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项目上给予重点扶持,形成了造福中荷两国经济发展,惠及两国民生的格局,我认为这是中行获得两国各界赞扬与肯定的主要原因。”中国银行鹿特丹分行行长赵彩彦在获颁荷兰政府“经贸使者奖”后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
    荷兰外商投资局局长倪景润也高度赞扬了中国银行鹿特丹分行为中荷经贸所作的贡献。“中国银行鹿特丹分行不仅在经济领域为中荷双边合作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在可持续发展、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承担社会责任,为中荷关系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正在日渐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国更多的企业从采购全球化到销售全球化,慢慢走向生产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银行正面临跟随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
    赵彩彦指出,高度国际化、多元化是中国银行的特色与优势。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走出来”,来到包括荷兰在内的海外,融入国际经济发展之中。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可以说,中国银行已经成为连接中资企业与荷兰和世界各国的一座金融桥梁。
    在此前于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曾提到,中国银行常常组织国内中小企业家走向世界,愿意担当桥梁,让不同地区的中小企业互相认识、交流起来,生意都是在互相认识和交流中产生的。
    “我相信,中国银行已经做到了这一点,而在未来还将继续利用中国银行的特色,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企业,架设连通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桥梁。”赵彩彦说,无论世界经济形势如何变幻,中国银行作为一家来自中国的金融机构,在包括荷兰在内的海外国际市场发展的立足点依然是服务于中国经济,让世界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而得益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世界经济将结合得更加紧密,因此,中荷经贸、中欧经贸未来前景依然广阔。


2015年0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