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奇虎360:制造“鲶鱼效应”不能挑战诚信底线

刘晓春
    如果要梳理一下中国互联网竞争领域的经典案例,奇虎360绝对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要角色。在过去的几年中,奇虎360被竞争对手轮番告上法庭,而它自己作为原告也屡屡与他人对簿公堂。从早期著名的“3Q大战”,到360百度之争,再到日前搜狗起诉360,在众多的争议和同行的夹击中,奇虎360依然顽强而迅速地壮大,成为当今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巨头之一。
    此番搜狗起诉360,主要是针对360安全软件修改用户浏览器默认设置的行为。搜狗认为,在网络用户运行360杀毒软件进行全盘扫描并对“建议修复项”进行修复时,未经网络用户允许,360就自动将网络用户原有的搜狗浏览器的默认设置篡改为360安全浏览器为默认设置。此外,网络用户在设置搜狗浏览器为默认时,360安全卫士会弹窗提示“有程序正在修改默认浏览器设置”,即使网络用户点击“允许修改”,360安全卫士也在未经网络用户允许的情况下,将网络用户原有的搜狗浏览器的默认设置篡改为360安全浏览器为默认设置。也就是说,一旦用户安装了360的安全软件,除非付出特殊的努力,否则很难确保自己的默认设置不被修改为360提供的浏览器。
    互联网时代,商家们对于占领网络用户终端产品的战争从未停歇过。建立能够接触和影响用户的渠道越来越成为互联网巨头们争夺的核心目标。奇虎360起步于为用户提供免费便捷的安全软件,由此成功占据了大量网络用户的电脑终端,获取了消费者的信任。基于这一宝贵的基础,360本来可以有很多发展的可能性,不过,从最近几年的行动来看,360却选择了不断向竞争对手发难。比如,在“3Q大战”中,360一方面告诉用户,腾讯提供的QQ软件存在隐患,另一方面,它又将自己的产品嵌入QQ软件,成功地借用了QQ的强大渠道。这一行为在今年2月被最高院判定为“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构成了不正当竞争。此后,百度与360的战火也从百度的大本营搜索引擎领域一直蔓延到360的大本营安全软件领域。而搜狗起诉360事件,则是360企图利用安全软件占据竞争对手浏览器市场所引发的争端。
    当然,互联网竞争并不是因为存在360才如此热闹,对于用户终端产品市场的争夺也不限于个人电脑,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的安全软件、浏览器、搜索引擎竞争也同样激烈。今年5月,媒体广泛关注的UC和百度关于默认搜索引擎设置的互掐,已是争夺战浮出水面的一个重要例证。
    当用户选择了在自己的电脑或者手机上使用一款安全软件,或者设定一款默认浏览器,或者选定一个默认搜索引擎,这都意味着用户对于特定产品产生了信任,体现了用户的自主选择权。但是,并非所有用户都对相关的软件产品拥有充分的了解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很多时候,用户的选择带有偶然性,并且带有路径依赖,比如一旦选择了360的安全软件,就会倾向于相信360给出的提示和引导,这就给了360巨大的想象空间。多年以来,360似乎一直在测试自己可以起舞的空间究竟有多大,底线在哪里。当360告诉用户,QQ软件可能在窥探隐私,用户或许会感激它的提醒;当360为用户提供一款浏览器并进行默认设置的时候,用户或许会欣然接受;当360将用户自己默认设置的搜狗浏览器擅自改成自己产品的时候,用户或许会皱起眉头;最后,当用户明明要求把默认设置改成搜狗浏览器,360还“阳奉阴违”的时候,或许用户已经大失所望,做好准备要抛弃360了。
    这些年来,360的行事风格的确有其独特之处,或许可以称其造成了互联网领域的“鲶鱼效应”。对于竞争对手来说,360这类公司的存在促使他们如履薄冰,时刻不忘创新和进步。但是,对于360来说,不断挑战诚信原则的底线,固然可以为其快速取得市场份额,却也可能造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用户的信任,的确是摆在渠道商眼前的巨大金矿,但如若不能取之有道,哪怕已经有了多年累积的信任,只要一次欺骗,就可能功亏一篑。如果眼光能够放长远些,与短期快速赚钱相比,做用户信任和尊敬的企业,才是360等互联网企业真正值得期待的愿景。来源:互联 网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

2014年08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