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指出,自2014年4月1日起,中小企业与外商签订出口合同后,将自己生产的货物销售给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以自营方式出口的货物,可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按自营出口的规定申报退(免)税。税务总局相关人士指出,此举不仅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还能充分发挥其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报关、信保、融资、收汇、退税等方面的服务优势,解决中小企业直接出口困难,推动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搭桥
外贸综合服务是指通过商业化手段,整合重组融资、通关、退税、物流、保险等外贸环节,集中代办后统一投放给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外贸业务新模式。通行的做法是中小企业与外商达成出口意向后,自行与外商签订出口合同或介绍给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与外商签订出口合同,向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具委托出口函,再与其签订货物内销合同,以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名义报关出口、收汇、申请退税,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利润主要来自收取代理费及赚取出口各环节费用折扣。这种运作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面临困境,也使得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外贸综合服务业正逐渐兴起,深圳、上海、杭州等地均涌现出不少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以重庆的首家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快融通”为例,该业务借助集团资金、技术、信息资源、境外网络渠道、通晓国际贸易规则的优势,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通关、物流、退税、外汇等外贸基础服务和融资服务,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降低交易成本,减轻经营压力。
对于此次国税总局宽限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有的专家表示了肯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健表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将外贸服务标准化和集约化,既降低了企业外贸运营成本,又为公共服务带来了便利,同时带动以外贸为核心的服务产业创新,例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创新、国际供应链服务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等。也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先关人士表示,相当于国税总局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颁发了通行证。
中小外贸企业税负成本将降低
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累计办理出口退(免)税6016.37亿元。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应退消费税的依据及计算方法是应退消费税税款=出口货物的工厂销售额(出口数量)×税率(单位税额)。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出口退税是个复杂的程序,如果退税不及时,对企业资金周转有不小影响。
在国家出口退税利好政策下,中小外贸出口企业通过优化供应链可以降低出口退税成本。据了解,在销售环节,企业可将生产企业转化贸易企业从而出口成本将降低;在采购环节过程中,借助海关的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物流园区,原材料供应商先将原材料销售给国外加工贸易委托方,原材料运入保税物流园区内,国内原材料供应商可享受原材料出口退税;企业改生产和出口成品为生产和出口半成品,改变出口产品的海关编码,可以适用较高的出口退税率。
加强监管 堵住骗税漏洞
国家设立出口退税的目的是,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与国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扩大出口创汇,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一些企业拿来做文章骗取出口退税,俨然已成“唐僧肉”。手段也越来越隐蔽,涉及地域广泛。税务稽查人员表示,目前出口骗税的形势越来越复杂,骗税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产业链,防范和打击骗税必须警钟长鸣。
对于骗税的非法行为,应该强化增值税管理,保证增值税链条的完整、连贯,严查虚开行为。税务部门应该开发信息系统,利用监控预警平台构筑电子防控体系,进一步联合公安、海关、外管等部门建立信息交换平台。也有相关人士指出,改变目前“退前审核”为“企业自行申报、税务机关重点核查”的模式,从审核即转为风险防范。
出口退税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报关、信保、融资、收汇、退税等方面提供了便利服务,解决了中小企业直接出口困难,使中小企业更有底气的进军国际市场,也有助于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健康发展,从而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务工职位的增多解决了当前的就业缺口问题。(编辑:冯丛枝)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2014年0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