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拥有将制造业工作岗位带回美国的绝佳机会,但是我们必须要抓住它。”奥巴马在今年国情咨文讲话时的振臂高呼无疑为助推美国制造业再度增添了燃料。
美国制造业的复兴背后,实际上与奥巴马政府的极力推动密不可分。在成功连任美国总统后,奥巴马在今年初的国情咨文中,花了较大篇幅阐述了其“将就业岗位重新带回美国”的计划,这些计划主要针对的便是制造业。
具体来看,奥巴马的振兴制造业计划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投资10亿美元在全美范围内建设15个制造创新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将企业、研究机构、社区大学和政府结合到一起,共同投资于能够转化为产能的制造业。
二是对制造业企业的公司税下调至25%,并进一步扩大对长期研究和开发项目的税收减免鼓励政策。
三是与社区建立合作计划,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期间制造业受损最为严重的地区,吸引制造商和供应链前来开展业务。
四是出口倍增计划,美国通过与韩国、哥伦比亚、巴拿马以及欧盟等国家签订贸易协定,提振美国制造的出口。
美国就业状况的不断改善,还反映了美国经济状况的总体好转,这其中,美联储多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无疑起到了巨大作用。从2008年11月至2012年9月的近4年时间内,美联储先后宣布了3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同时拉动就业。
尽管美联储的这一非常规货币政策手段,从宣布的第一天起至今,一直争议不断,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美国经济在阔别金融危机4年后,出现了明显的好转迹象。信贷市场由冻结逐渐复苏并再度繁荣,以信贷消费为主的占美国GDP近70%的消费获得显著增长。
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消费数据,在进入2012年后,美国经济开始出现明显的复苏企稳迹象。同时,房地产市场开始升温,美国主要城市房价目前已经接近甚至恢复至危机前水平,GDP增速开始持续为正,失业率水平从2009年底10%的高位,下降至目前的7%左右的水平,与此同时,通胀率依然控制在2%以下的理想范围内。
流动性盛宴在资本市场中创造出了新一轮狂欢。纽约股市在进入2013年后,迎来了阔别已久的牛市行情,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今年5月份曾一度创下10连阳的佳绩,目前三大指数均处在历史高位。
在金融危机期间不得不依靠政府救助而勉强存活的美国大型企业,也纷纷开始摆脱困境,重新走上复兴之路。美国财政部本月10日宣布,金融危机期间为救助通用汽车而购入的其股份目前已全部出清,尽管投资损失高达100多亿美元,但通用汽车为美国经济保住了120万工作岗位,并连续15个季度实现盈利。
同时,从2013年来便不断困扰美国经济的美国财政状况也开始逐渐有所起色,在经历了年初的“财政悬崖”,年末的政府关门及债务上限等一系列危机后,美国财政政策开始趋于稳定,11日,美国国会两党达成了到2015年总额850亿美元的财政支出协议,将避免在明年1月中旬和2014年10月可能再度出现的政府关门等财政危机,这对于美国经济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奥巴马在两党达成协议后发表讲话称,"这一协议的达成是良好的开端,我们的经济将在不受到“华盛顿逆风”的情况下继续增长并创造就业。”(腾讯财经)
2013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