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两化融合最高水平的六个标尺

    发现典型、总结推广经验是工信部引导行业两化融合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2012年,工信部确定了27个行业(领域)的218家企业为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这些示范企业在六个方面开展了前沿性的实践探索,代表了我国两化深度融合的高水平。

    一是数字化研发设计应用普及,提升了工业产品创新能力。数字化研发设计软件在各类企业应用较为普遍,模块化设计、量身定做等个性化定制模式,在服装、家具、家电等行业不断涌现,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先进企业建立了数字化设计研发平台,实现了异地、多学科的协同设计。

    二是工业装备水平不断改进,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三是信息技术融入生产过程,提高了生产柔性和精益化水平。钢铁、石化、水泥、制药等流程行业的示范企业,实现了制造执行与上层管理、底层控制系统的初步集成。少数企业通过制造与管理集成,形成了以销定产、管控衔接的精益生产模式。

     四是经营管理信息化得到普及,促进了企业管理创新。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库存,提高了质量。汽车、家电、食品等部分行业物流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用广泛,提高了企业内外部协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企业信息化集成应用,催生了新型生产经营模式,推动了企业管理创新。

    五是提高了企业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水平。钢铁、石化、轻工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对资源和能源进行集中监管,实现了很好的节能减排效果。例如,唐山钢铁公司通过应用合同能源系统,二次能源利用率达到了75%,比国内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

    六是催生出一批具有成长空间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在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研发设计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先进企业,支撑着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2013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