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政策不断走向深化、细化和实化
范恒山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综合考量并从最直接的角度看,发展的潜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充分地、全面地调动全体劳动者创业、创新、创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发社会能量;二是来自更加深入、策略地实施对外开放和合作,通过“承力借势”提高配置资源和要素的能力,拓展发展的空间;三是来自政府经济调控或调节从一刀切转变为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实施更具针对性、空间指向更加合理的区域政策。
他表示,近6、7年来是区域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强力推进。这种强力推进体现在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不断走向深化、细化和实化,具体地说,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从一味强调全国一盘棋和实施大一统的指导政策,转变为“四大板块”的战略思维与指导政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针对着日益拉大的地区差距,国家着力研究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并逐渐形成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为基本内容的“四大板块”的地区发展战略,开始着眼于不同地区的实际制定指导政策。
第二,在“四大板块”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区域政策指导的空间格局,从地域范围比较广阔的大板块走向地域范围相对较小的板块。从2006年起,依据“四大板块”战略的指导思想,基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推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发展,以打破行政板块推动、促进经济区发展为导向,运用区域规划和方案打造了一批跨省区、跨流域、跨行政区的经济区和经济带,如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等。
第三,针对着制约区域发展的相对贫困地区和其他特殊区域,制定了针对性很强的政策文件来推动其加快发展。包括对西藏、新疆、内蒙、宁夏、广西等民族地区专门制定了指导意见,对11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专门制定了扶贫攻坚规划,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陕甘宁革命老区等制定了专门的支持其发展的指导意见或区域规划。
第四,选择一些具备条件的地区,围绕促进区域发展或推动改革开放的一些重大任务进行试点试验示范,打造了一些特殊功能区。包括建立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舟山群岛新区、广州南沙新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横琴粤港澳合作示范区、连云港东中西合作示范区、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等,上海自贸区也属于这一类,还有一些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等,这些功能区都承担了某些方面的重要改革发展试验任务。来源:凤凰网
2013年12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