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集群信贷纾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近两年,郓城县百货大楼(集团)有限公司加速铺设店面,规模的膨胀对资金提出了更高要求,每年需新增3000万元流动资金。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殿杰坦言:“靠自身积累根本跟不上趟,资金链一度面临断裂的危险”。2012年3月,他接触上了青岛银行济南分行,仅经一周考察就获得贷款800万元。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究其原因,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存在两方面障碍:一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银行贷款风险大;二是相较于大企业,银行做中小企业客户成本高。
陈殿杰之所以能这么快办下贷款,得益于青岛银行济南分行推出的区域集群信贷业务。2012年年初,寻求差异化竞争的青岛银行济南分行推出区域集群业务。其模式是以县域或开发区为单位,由当地政府筛选推荐贷款企业,协助银行贷前调查、贷后管理;银行把区域看做一个大客户,一次性开展几十户、上百户企业的业务。贷款无需抵质押物,符合中小企业融资实际。风险控制手段是“小担保圈+大担保金”,由几家企业组成小联保体,区域范围内企业每家按授信额度的10%组成大担保金。
青岛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潘丽宏认为,区域集群模式借力政府,一定程度上抹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鸿沟,比如银行可以从政府渠道获得贷款企业的用电量、纳税、股份或法人变更等情况,既减少了业务成本,又降低了不良风险。对政府而言,该模式要求贷款投向中小企业,且与当地产业导向相结合,有助于落实地方产业规划,激发内生活力。截至目前,模式已覆盖菏泽、聊城、滨州等市23个县域,为900家企业累计授信120多亿元。
不少中小企业主表示,给大企业贷款两三千万元的作用不见得有多明显,但如果分成10份投到中小企业,将迅速激发这些企业发展。
鑫鹏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原来生产PVC塑料,年营业收入约2000万元。面对日趋饱和的市场,该公司董事长邵冰发现碳纤维应用前景广阔,于是转型生产碳纤维自行车。然而,新厂基建就花了1000多万元,还需要大量资金进口原料。随着订单越来越多,资金链压力越来越大。“从青岛银行贷了400万元,解决了大问题,这比我们发展起来后贷款几千万元都管用。”邵冰表示。他预计,公司今年营业收入有望达到7000万元。来源:大众日报
2013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