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李克強總理強調打造“透明、回應、公信”政府寓意何在?

 

 

李克強總理9月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在這次會議上,總理強調必須切實改變一些地方、部門在信息公開上不主動、不及時,以及面對公眾關切不回應、不發聲的現象,切實改善政府形象,贏得公眾信任。

當前,正值全國上下如火如荼的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次會議傳出的有關政府公開、透明、回應和公信等關鍵詞,不僅是建設現代政府的核心概念,也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要害所在。

打造透明政府,重在政府“主動公開”。數百年來,西方學者曾夢想把政府變成“玻璃缸裡的金魚”,清澈透明。盡管這一想法過於理想,但是確實有其現實的道理。建設透明政府是歷史使然,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體現。然而,打造政府的透明化任重道遠,雖已成為歷史潮流,但所面臨的困難和阻礙不能小覷。俗話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前途雖為光明大道,但過程中不免碰觸荊棘坎坷。因此,作為這項浩大工程的“主角”政府,要勇於擔起“主動”變身這個角色,將“被動跟”變為“主動上”,在政務公開方面加快步伐,使信息公開、依法行政、決策透明成為政府標簽,烙入百姓心中,實現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打造回應政府,重在政府“及時發聲”。回應本身是一種值得肯定的政府行為。隻有回應,才能解惑釋疑,才能與民意建立起尋找共識的通道。然而,回應本身雖不難,可真正做到及時、合理卻並不簡單。回應百姓訴求、解百姓難處,雖為政府職責所在,但不免個別地方“選擇性收聽”,亦或是,“裝聾作啞”、“掩耳盜鈴”。更有甚者,回應百姓雷語頻出,不僅涼透了群眾心,更損害了政府形象。因此,打造回應政府是一篇大文章,如何將文章內容寫好填實,需細細琢磨。筆者認為,著重之點在於“及時”、“合理”。隻有政府及時“發聲”,才能解決百姓燃眉之急,否則就會淪為放不響的“馬后炮”。而“發聲”之余,更要講求“合理”,提出科學有效的解決方法,使回應更有力、更湊效。

打造公信政府,重在政府“按時履諾”。古有季步的“一諾千金”,今有孫水林用生命詮釋出的無價誠信,個人尚能彰顯出如此力量,更何況龐大的政府機構。因此,建立公信政府,筆者認為必須是以“德”服人,良好的“政德”讓人民擁護和滿意,良好的口碑也會讓政府在行使職能之時,更具凝聚力和號召力。然而,打造良好的“政德”,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俗話說:“積沙成塔、滴水成河”,建立公信政府,也需日積月累,使百姓在事事中體會到政府的“一言九鼎”,在日日裡看到政府的“一諾千金”,長此以往,公信便會成為政府的標簽,良好的“政德”也會逐日形成,百姓自然對政府部門更有親和力。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3年0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