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大企业缓慢回升 中小企业仍然叫苦不迭

“企业情况跟去年相比差远了,跟今年上半年相比也要差。”山西柳林建强焦化厂老板王建强这样无奈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7、8两个月的经济数据给市场吹来暖风,然而这似乎没有在中小企业身上得到体现。8月份中型企业的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与上月持平;小型企业PMI为49.2%,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17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

2012年底数据显示,温州地区规模以上企业出现停产、减产情况的企业高达60%。2013年,减产停产现象并没有缓解,甚至比2012年还要严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周德文对记者表示,规模以上企业尚且如此,中小企业抵抗力更弱,其情况可想而知。

冰火两重天

尽管中小企业一片叫苦声,但PMI、PPI(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全社会发电量等宏观数据都似乎显示经济在回暖,虽然趋势仍待确认。

有趣的是,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仿佛处于冰火两重天。8月份,与中小企业PMI持平或下行相比,我国大型企业PMI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认为,大型企业稳定经济的作用更为突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信息科技部主任何辉对记者表示,中小企业主要从事简单的加工、贸易,没有规模经济也没有自己的品牌优势。“外部需求有一点回升,但企业更多需要靠产品升级、管理和效率提升来挖潜,这个时候中小企业相对大企业就没有优势。”他说。

陈乃醒则把原因归结为小企业的自身发展模式。他认为,中小企业的技术相对落后,过去30年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增人拉动型”,即每年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拥入城市,因而发展较快,而最近几年以来劳动力逐渐短缺,再加上其技术水平又很低,于是中小企业发展丧失了持续动力。

邱国宁告诉记者,“都说要转型升级,怎么转?没有资金没有技术要转型哪那么容易?”

镇江市民营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朱启辉表示,转型升级所需投资规模大,企业难以筹措;转型升级风险太大,企业难于承受等是目前镇江小微民营企业的“老大难”问题。“都说船小好掉头,可在镇江,船小并不好掉头。”朱启辉说。

仍需政策减负

困境仍在持续。记者通过采访了解,除了低迷的市场需求,融资难、税负重是中小企业关注的焦点。

今年8月8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继续坚持“两个不低于”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目标,在风险总体可控的前提下,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稍早之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通知》规定,自2013年8月1日起,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增值税或营业税。

然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中小企业一致表示,对政府的政策支持并没有太多的感觉。北京一家从事高尔夫球场草坪肥料生产销售的小型企业老板许女士甚至表示,“没有听说过有什么扶持政策,政府没来找过我们。”

据统计,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贡献了中国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50%以上的税收,并创造了中国80%的城镇就业。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日前对媒体表示,中小企业的实际税负已超过30%。

“国家目前已经出台的措施,大部分还是治标不治本,没有彻底解决中小企业的困难。比如税制的改革、金融体制的改革现在都还没有真正推进,小修小补的政策优惠意义不大。”周德文说,“今年以来银行本身也出现‘钱荒’,抽贷压贷的情况更加严重,2010年的民间借贷危机以来民间融资也不容乐观。”周德文预计,明年一年中小企业仍然将处于危机之中,2014年年底或者2015年的上半年,才有可能出现回暖的迹象。

陈乃醒认为,对于中小企业现在的困境,市场形势和市场规律是根本性的,政府能起的作用比较有限。“政府不可能直接出手去救市场淘汰的企业,该淘汰该关闭的还是要关,不然经济没法转型升级,但应该为倒闭企业和员工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企业破产不至于让人家破人亡。”他说。


2013年0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