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商业指导书籍,从企业管理到如何建立自信,主题包罗万象,但说服力这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却被严重忽略。说服力是一种技巧,一旦熟练掌握,就可以应用到各行各业的每个工作环节—甚至一个人的生活中。
说服的过程就好比一次旅行,我认为以下这个比喻可以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假设你正在计划一次旅行,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人类早已习惯了在不同地点之间迁移,这已经成为我们的本能,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是一个融入了大量思考的复杂过程。首先,要确定自己想去什么地方,然后确定自己当前的位置,估算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再决定用什么方式出行,路上大概会遇到什么障碍,大约需要多少旅费,最后算出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人们每天都要做这样的事,无论步行去附近的商店,开车去看望亲戚,还是环游世界,通常都会顺利到达目的地。当然,偶尔也有意外,去商店的路上跟老朋友聊得忘了时间,到亲戚家的路上大堵车,在世界某个角落惨遭追杀等。但我可以打赌,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其实我们的旅行一般会比想象的更加顺利,可提前到达或少花很多钱。
比如开车去看亲戚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使用车载导航仪,假设这款导航仪配有鼓动人心的录音,于是就会发生以下的对话:
“还有多远才能到希尔达阿姨住的小镇?”
“没你想的那么远!”
“我要怎样才能到那里?”
“只要相信你自己!”
“我要如何安排路线?”
“心态要积极,努力想象你已经到达了那里!”
这是导航仪还是拉拉队队长?估计这样的产品很快会被拆下来扔进垃圾堆,但可惜在企业经营中我们常要忍受这样的“垃圾指导”。如果一个人将前程和全部家当都用来创业,他将很难忍受这样毫无实际意义的“激励”。我们需要一张明确通往成功的路线图,这也正是本书诞生的意义。
企业成功之路正如旅行:我们要到哪儿去?我们目前处在什么位置?路上会遇到什么障碍?路标在哪里?说服力既要符合当前的“说服要求”,也要随着时机和企业经营的不同阶段随时调整变化。
现在来继续回顾旅行这个概念,人类的旅行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大多数时候出行者都很清楚自己的目的地。为了在远离陆地的情况下判断所处位置,古代船员发明了很多工具,诸如六分仪和原始的计时器。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旅行不就是起程后到达目的地,这期间发生的事又有什么重要的?
人人都很清楚旅行过程中方位的重要性,如果旅行者连自己所处方位都不清楚,就很容易陷入隐藏在暗处的各种危机中。比如到亲戚家的路上,我们会留意经过的城镇、村庄和路标,数着一个个已经走过的地方,如果某个预想中的东西迟迟没有出现,我们就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走错路了,越早发现问题就越好解决。
本书将为大家列出各种案例和工具,帮你成为说服力高手,使你在任何行业中都游刃有余。比较麻烦的是,说服力是非有即无的一种东西,要么说服目标,要么未说服目标,没有“说服一半”这种说法。就好像陪审团的判决结果,要么有罪,要么无罪,没有“只有一点儿罪”。
对我而言,说服力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这是我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也是我赖以营生的根本。问题在于,虽然我很认真,却常因为爱开玩笑而被人批评不够严肃。
英国喜剧大师约翰·克里斯说过:“严肃不代表阴沉。”大家可能会留意到,本书使用了不少心理学术语,这是因为我从小在一位维也纳心理医生身边长大,因此有机会了解人类思维的秘密,并知晓如何利用心理学实现自己的目标。第一个例子就是笑容。什么是笑?人在笑的时候会露出牙齿,甚至上气不接下气,发出叽叽嘎嘎的声音。如果大家在猴子脸上看到这种表情,估计会觉得这只猴子肯定受到了严重惊吓。或许玩笑总是能在不经意间触到其他语言无法接近的真相……
说服力是一种能力,可以彻底改变一家企业,但你必须将它视为一条不可忽视的必经之路。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展示说服之旅的路线图。来源:证券日报
2013年0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