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创新而非城镇化,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21世纪》:这届政府似乎不再愿意像上届政府这样实施经济刺激计划,而是力图用城镇化来拉动内需。您如何看待这种做法?

  菲尔普斯:在我看来,中国在过去一段时间在以疯狂的速度城镇化,所以城镇化不是一个新词。他说的应该是持续的城镇化。我揣测城镇化的意思是继续从西部地区招揽劳动力到东边,从而不断投入资本。这已经是中国经济“商业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多样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西部的那些劳动力除了一亩三分地、原始工具之外一无所有,如果老天保佑说不定能从土里挖出些宝贝。但如果他们在工厂、写字楼里工作他们的生产力就更高,因为他们在和资本一起工作。

  因此,我对城镇化没有意见。在上个月北京的一个会上,我预测,城镇化的过程将一直持续,但最终西部的劳动力会竭尽,中国将不再有源源不断的来自西部的工人。因此,如果将城镇化视为引擎的话,我是有些失望的,因为这样做远见不足,只看到未来五年的事情。今后十年、十五年怎么办呢?我们需要听到的,是把这句话里的“城镇化”换成“创新”。

  《21世纪》:过去中国经济的驱动力有哪些?未来的驱动力还有哪些?

  菲尔普斯:创新在历史上就是繁荣之源,比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德国、法国。中国也将朝这个方向前进。中国过去的增长非常快,主要依靠国外出口需求的增长、新出口市场的开放。更重要的是,从西方转移技术的机会。现在中国已经把能转移的大部分技术都转移过来了,如果还有哪些没转移,就是因为美国公司故意把这个过程变难了。现在这个方面能做的也不多了。这些旧的驱动力都在渐渐退出舞台,但唯一不会消失的就是创新。创新是向中国敞开的广阔机遇,但中国必须采取正确的行动抓住机会机遇。来源:互联网


2013年09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