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欧洲的高福利让世人艳羡,不承想,一个叫做“金融杠杆”的东西,能把狂欢撬到如此高,让人跌得如此重。欧洲短短五年间,已经深刻体会了什么叫做繁华过后皆是空,面对的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棘手现实。
稍早,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让它占据了全球媒体的头条;而今,欧洲刚离开这个显要位置不久,但不客气地讲,高福利和失业问题随时可能把欧洲送回去。
德国财长萧伯乐5月28日警告说,“假如欧洲输掉对抗青年人失业的战役,欧洲很可能分崩离析;而如果我们放弃现存的高福利制度,则可能引发革命。”
法国总统奥朗德5月28日也在欧盟劳工部长参加的会议上提到,目前有600万欧洲年轻人失业,1400万没有工作岗位或实习岗位。这意味着欧盟青年失业率近四分之一。
目前,根据欧洲委员会的最新报告,欧盟25岁以下年轻人3月份的失业率为23.5%,其中17个欧盟成员国达到24%,与2012年同期相比上升1.5个百分点。其中青年失业率最高的是希腊,达到64.2%。
想象一下,曾经富庶的欧洲,满街游荡着中国所谓的待业青年。失业的青年人需要萧伯乐誓言要维持的高福利,也许比年老的欧洲人更急切,但高福利的垫脚石是高税收,要依靠青年的未来支付老一代的现在,当年轻人都沦为“失业一代”高福利何以为继,恐怕各国政客也只剩下劫富济贫一条选择了。
如果说次贷后的经济在复苏,青年失业问题却在恶化和蔓延,美国《时代》杂志2012年4月刊登长文《失业的一代》;2013年4月,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再次以此为标题发表封面故事。
无需讳言,如此高踞的青年失业率是灾难性的,除了资源浪费,对一个社会而言,会极大增加动荡因素。5月22日,瑞典爆发最严重的青年骚乱,300多名青年连续三晚纵火和袭击警察。伦敦骚乱的背后,是近20%的青年失业率,“失业让青年愤怒,他们要发泄心中的郁闷。”
关键是,解决失业的出路何在?于是一切回归到模式问题,靠什么拉动就业?靠什么拉动增长?
在全球处于风水轮转的关口时刻,这可不是欧洲特有的问题,信手拈来的类似问题就包括:这之后对“中国制造”有何影响?
在近期法国巴黎一对抗青年失业危机会议中,欧盟官员强调创造青年就业关键在中小企业。法国劳工部长表示,将以“新政”,锁定协助中小企业创造青年就业。
据德国媒体披露,法德这项贷款计划,主要是通过欧洲投资银行向雇用培训青年的企业提供贷款,初始金额是60亿欧元。德国和法国财长指出,欧元区中小企业必须有更便宜的信贷,才能创造青年就业机会,南欧地区企业融资成本偏高是绊脚石。
新政更希望通过向欧洲投资银行提供担保,起到杠杆作用,使欧盟原定的拨款增加10倍达到600亿欧元,以此向企业提供贷款,从而达到有利缓解青年就业问题的目的。
不过,这些措施长期而言无法从根本上扭转青年高失业率的局面。因为你可以鼓励每个细胞多吸水,但仍需要解决如何扩大海绵。
出路选项就更简单: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创业。
这时候,是否投资人会恍然意识到,当次贷的阴霾透出阳光,大家身披光斑,却有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国家置身光线下,独享受着时来运转,独领风骚的温暖。没错,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
这时候希望人们能够明白,敢把虚拟经济玩出火,是因为实体经济根基牢。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2013年06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