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世界工厂”转型的机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柳百成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制造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就总量和规模而言,我国制造业已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势在必行。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工业组件供应链,且相对于人力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国家,中国的基础设施条件无疑要优越得多。目前,有的中国企业也已经开始将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业务再外包给东南亚国家,以节省人力成本。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中国也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根据日本野村证券的数据,目前中国的数字化设备比例只占28%,日本的这一数据则为83%,但是中国的增长速度却远远超过相同发展阶段的日本。在原机械工业部总工程师朱森第看来,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已有一定基础,但与美国等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如果战略正确、措施有力、实现协同创新,经过10年20年的努力,我国先进制造业将有较大发展并在某些领域领先。

        当前,我国先进制造业大致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传统制造业吸纳、融入先进制造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后,提升为先进制造业,例如数控机床、海洋工程装备、航天装备、航空装备等;另一部分是新兴技术成果产业化后形成的新产业,并带有基础性和引领性的产业,例如增量制造、生物制造、微纳制造等。朱森第认为,未来10年我国制造业的制造将更加个性化,更加凸显服务特色,制造过程更加趋于友好和开源,基于网络的制造更加活跃和普遍,制造将成为效率更高和质量更好的经济活动。他建议,应密切关注一些革命性技术的发展,包括再生能源、复合材料、大容量储能技术(氢储能)、能源互联网(分布式电网)、分散式制造(网络制造、云制造)、定制化生产、数字制造技术、智能集成制造技术、增量制造技术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提出,3D打印技术目前已在国防、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土木工程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预见,随着3D打印材料的多样化发展以及打印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日臻完善,3D打印势必促进制造业的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还指出,数字化与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的结合正在孕育一场新的产业革命,这必将对国民经济的各个支柱产业带来根本性的变革。来源:互联网


2013年0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