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认为,简单来看,就是树大招风。这是很显然的,中国现在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另外,跟中国的贸易结构有关。中国出口的大量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这对外国的劳动市场冲击也是很大的。
“贸易摩擦的本质上是定价低于外国认为的一个正常价格。价格低有可能是在倾销或是接受了补贴。但事实上,包括我们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价格之所以会低,跟本身的资源禀赋有很大关系。比如劳动力便宜,生产率高也会导致低价。所以这是别国很容易误解我们的。”高凌云强调。
此外高凌云认为,美国、欧盟、日本等大多数发达国家不承认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不承认时,就会拿第三国的价格做衡量,所以裁定我们倾销补贴的概率比较大。
今年我国面临的外贸形势依旧不乐观,根据官方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共遭遇12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22起,同比增长22%。
在这种情况下,高凌云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如果不能在一系列的双边贸易谈判里解决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那么就很难解决我们面临的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从政府的层面来说,规范出口市场的秩序也是比较重要。企业应采用合理有序的竞争方式。
“另外,在出口受阻时,除了可以从消费和投资的角度给出口减压外,还可以增加进口。这也是十八大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的。最近在博鳌论坛上,我国也提出今后5年中国会有十万亿美元商品的进口,增加一些技术、设备等。通过进口带动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应地就可以解决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了。”高凌云表示。(梁薇薇)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2013年0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