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中国小微企业融资依然步履艰难

        2013年4月6日上午,《小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在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发布。报告的主题为“金融转型中的小融资创新”。

  报告揭示了2012年度中国小企业的融资满意度:约四成小企业目前有借款。对企业的最大借款来源进行分析发现,处于起步阶段或规模较小的型企业选择“向亲戚朋友借款”的比例24.3%高于小型企业7.5%。值得关注的是,相比经营期限在1年以下、资产规模在1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经营期限1-3年、资产规模100万-300万元的企业的融资满意度较低。 

  报告显示,银行仍是小企业融资的首选渠道,但依然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在争取外部融资时寻找资金来源的优先顺序方面,有66.7%的小企业主将向银行贷款排在了第一位。关于在向银行融资时所遇到的问题,“贷款到位时间较长”反映最为集中45.8%. 

  报告发布人巴曙松[]表示,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利率市场化等制度变革背景之下,近年来中国小企业的融资状况正在得到更多重视,更多的银行机构将小企业融资服务作为转型的重要方向。一些具有先进理念和技术的银行通过产业链金融等方式切实为一些小企业部分解决了融资问题,小贷公司等机构的兴起也增加了小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此外,互联网金融也正在逐渐打破传统企业金融服务模式,成为小金融发展的新生力量。 

  《小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分为十章,分别为:小企业经营情况及融资需求变迁、小企业融资状况、小企业主财富管理、从企业金融到产业链金融、小企业融资抵押机制创新状况、小企业担保机制创新路径、建立与小企业特点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模式、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现状与前景、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时代的小融资创新、小企业融资的亚洲经验。

  巴曙松在发布会上评论,过去的一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下滑导致小企业的经营受到较大冲击,小企业也被迫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也因此诞生了更加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当前担保、抵押等融资配套机制的创新和发展不断出现,但受制于总体的制度设计,依然显得步履维艰,这正是未来需要改进之处。 

  巴曙松称,要逐步缓解小企业金融资源缺乏的问题,需要针对小金融的不同金融需求,为不同的金融机构找到为小企业服务的商业定位与可行的商业模式。一方面要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小金融机构,同时要推动大型的商业银行为小企业提供服务,大型商业银行要通过建立差异化的考核机制和商业模式推进客户结构调整。 

  中国光大银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张旭阳认为,小金融是一片广阔的蓝海,银行应努力挖掘、开拓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市场潜力,不仅要推陈出新,完善和强化小贷款产品线,更重要的是拓展和延伸更加全面的小金融服务,加强银行与小企业间的亲密合作,建立长久的信任合作关系,进而促进银行自身的发展。

  鳌亚洲论坛执行总监、研究院执行院长姚望表示,融资难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所以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普遍采取各种金融支持政策手段,比如健全的法律体系、差异化的政策保护、政策性银行、信用担保体系、财税政策支持、全面的政府服务以及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支持等,都是可资借鉴的经验。 

  作为亚洲乃至全球最重要的经济论坛之一,鳌亚洲论坛十分关注中小企业成长。《小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由鳌亚洲论坛唯一官方杂志《鳌观察》、中国光大银行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出品,项目主持人为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巴曙松。来源:东方财富网
 


2013年04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