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我国进口增速为何明显降低?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演化出一条简单的逻辑,即经济的好坏取决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和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如果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全球经济将明显好转。例如,在2009年年中以后和2010年底,美联储实施了两轮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则推出了“四万亿元”投资计划,随即全球经济快速好转。如果只具备其中一个条件,那么全球经济将比较艰难,如去年美联储推出新一轮宽松政策,但是中国放缓了投资力度,全球经济复苏仍旧艰难。

  从近期公布的1月~2月份中国主要宏观数据来看,亮点不少(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提高),出口也让人眼前一亮,但负面信息仍不容忽视。如作为经济重要综合指标的工业增加值(该指标已经过价格调整为实际增速,月度数据中该指标与GDP最为接近)增速出现回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国内经济风向标的进口贸易仅增长5%,很可能预示着中国经济复苏的前景并非一帆风顺。 

  从数据来看,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口贸易呈以下特点:

  首先,多数重点进口商品增速回落甚至下降,尤其是大宗商品最为明显。1月~2月份,我国谷物、大豆、铁矿石、铜、原油等大宗商品进口均出现下滑,其中铁矿石进口下降1.5%(进口值下降11.2%),原油进口下降0.5%(进口值下降13.9%)。在海关总署公布的30多种重点进口商品中,仅有不到10种商品保持增长。

  其次,从我国进口主要来源国看,增速回落主要集中在巴西、俄罗斯等资源型国家。与整体进口1月份大增而2月份回落不同,1月~2月份,我国从巴西、俄罗斯等资源型国家进口持续负增长。其中,从巴西进口同比下降23.3%,从俄罗斯进口同比下降15.5%,从澳大利亚进口仅同比微增1%。

  最后,从发达国家进口明显偏少。1月~2月份,我国从欧美日三大经济体进口同比下降4.4%,比整体进口增速低9.4个百分点。其中,从欧盟进口下降6.7%,从日本进口下降15.5%,从美国进口同比上升14.1%。如果扣除飞机进口的拉动因素,进口形势更不容乐观。 

  那么在国内投资好转,特别是出口大幅增长23.6%的情况下,为何进口出现低速增长?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国内经济好转和生产好转错位。正常情况下,经济好转增加需求,带动企业利润增长,推动其增加生产。然而,在我国劳动力结构出现逆转(去年我国15岁~60岁人口建国后首次下降345万人)、在银根偏紧导致融资成本上升的情况下,经济好转带来的增加值被人工、融资以及原材料等成本的增长所抵消,企业利润好转程度有限,扩大生产动力不足。近两年,我国工资收入增长持续高于经济增速,这既是国家收入分配政策作用的结果,也是劳动力结构逆转的自然结果。1月~2月份,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提高,但是制造业投资仅增长17%,连续第8个月回落,说明企业投资积极性并不高。

  二是部分商品重定价周期的影响。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前几年,大量钢贸、铜贸企业以进口材料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贸易融资外汇贷款,而后通过结汇获得升值收益,间接获得低价借贷资金的情况。因此,即使有些钢材、铜材非国内所需,很多企业仍持续进口,以此获得信贷资金和人民币升值收益。然而,去年人民币升值预期已转变为贬值预期。由于很多商品进口合同重定价周期较长,国内需求回落后企业并不能立即解除合同,而是要延续一段时间。合同重定价可能也是进口大幅波动的重要推动因素。 

  此外,也有分析认为,当前出口增长有虚高的成分。因为,1月份外汇占款增长超过600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增量,说明有热钱涌入现象。热钱进入中国部分会通过出口高价、进口低价的方式,推高出口增速,压低进口增速。

  综上所述,进口低增长反应了国内制造业投资和需求不旺,显示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经济复苏好转之路仍有波折。来源:中国冶金报
 


2013年0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