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要通过学习国际规则走向世界制造 (连载3)


       现在应学习而不是改变国际规则

  中国还不具备修改全球规则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务实精神还有待提高。

  应该说当年中国承诺遵守国际规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最近却有很多人提出了质疑,认为全世界大部分的规则都是西方国家制定的,中国应该设法增加话语权,改变这些规则。对此,龙永图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我们不应该提出改变全球的规则的问题。

  首先,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承诺遵守全球的规则,这个规则是规范全球市场运作的游戏规则,遵守规则和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体的目标是一致的。现在并不是要颠覆这些规则的问题,中国人首先要学习和适应这些规则,才能使得我们中国真正建立一个市场经济的体制。比如说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提出来遵守国民待遇的原则,国民待遇的原则是说一个国家必须完全平等对待在它的国土上所有不同类型的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现在还没有完全做到当年的承诺,民营经济、民营企业还有受到歧视待遇的问题。

  其次,中国现在也不具备全面修改全球规则的实力。在很多年前,中国的G D P曾经达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但是现在不过是全球的十分之一。所以从硬实力来讲,中国根本还没有达到可以左右全球经济规则的地步。况且中国的农耕文化和现在全球所通用的国际交流文化是不配套不相适应不相兼容的。所以在软的实力方面,也还没有达到提出全面修改甚至颠覆国际规则的时机。

  另外,中国在争取更大的话语权方面,应该看到语言问题也是很大的障碍。现在全球规则体系基本上是以英语和主要西方语言作为基础,中文还没有被广泛的接受,所以中国的外交官难以在联合国当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中国虽然现在具有较强的实力,但是在全球很多国际机构的影响力却远远落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像一个老农民背着一大袋钱,可到台上发言的时候却不知道要讲什么。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还是应该以学习运用规则为主,争取趋利避害。

  从企业角度来讲,这就需要建立合适的企业文化。

  第一个,要建立法制思想。第二个,要打造双赢文化。中国企业要国际化,就绝对不能够只从本身企业的利益出发,还应该考虑到国内相关企业的利益。第三个,要有创新精神。一个企业特别是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如果不搞创新很难有竞争能力。

  前段时间美国的媒体做过一次讨论,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乔布斯?最后归纳了几条原因。第一条,中国企业普遍盈利水平低,拿不出来钱对创新进行再投入。第二条,中国的教育不鼓励创新,只鼓励模仿。第三条,中国的创新基本上是从上到下的,而不是从下到上的,政府鼓励,媒体鼓吹,但是企业没有内在动力,于是创新变成了一种口号。第四条,中国缺少一个支持创新的金融体系。

  除了上述原因,龙永图认为还有第五条。他借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飞的话讲,就是中国缺乏创新的土壤,也就是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如果不加强对产权的保护,中国不可能出现一个蓬勃发展创新的格局。

  创新必须在开放的条件下,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中国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创新。现在讲自主创新往往包括三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现在在大多数领域主要还是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问题。因为原始创新成功的概率很低,成本却往往很高。

  最后一个,还要有务实的精神。龙永图说,中国企业文化当中相当缺乏务实的精神。中华民族本来是一个很务实的民族,但是最近一些年来,由于意识形态、政治方面等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社会,包括很多的企业,出现了不务实的态度。有些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一旦感受到困扰,马上就说这是对中国企业的歧视。实际上像日本企业最初走到美国也碰到了很多的障碍,没有必要把我们受到任何一次挫折都归为政治的因素,而不从自己市场化的程度和自己的竞争能力来考虑问题。有一次我和日本和德国的专家讨论,为什么说德国和日本的制造业会长期领先于全球的制造业,他们讲了很简单的例子。德国人说认真严谨讲卫生。日本专家讲得更直白,他说一个不讲卫生的国家是不可能成为高端制造业的国家。

  十八大以后确实出现了很多新的气象,我们这个国家现在变得更加务实。龙永图说,现在从作风问题入手解决务实的问题,是解决中国今后更大更困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开始。因为很多重要的改革,可能一两年,甚至三五年才能见效。现在最重要的是怎么样凝聚共识,使大家对解决重大改革问题有信心。而信心的问题,我认为如果从作风问题入手是可以解决的。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3年0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