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中国经济增结构调整现优化迹象

 

  一方面是告别连续两年增速下行格局,另一方面,结构调整也出现了优化迹象,增长质量初步呈现出积极向好的趋势。

        首先是二、三产业间比例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国家统计局最新公报显示,去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5.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6%。二者相差0.7个百分点,较2011年大幅收窄了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有望于今年取代第二产业,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 

  其次是国际收支失衡状况的改善。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报告称,截至去年底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值降至2.6%,该数据创出八年来最低水平。此前,在2005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一举跃过4%标准线,达5.9%,并在2007年一度升至10%以上。

  “国际上将4%以内视为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指标。我国这一比值的不断回落,表明我国对外失衡的状况正在改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斌认为。

  另外,从内外需推动看,中国经济越来越依靠内需实现增长,消费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从出口拉动转为消费推动,这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结构改善的一大积极变化。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消费实际增速为12%,比2011年多出0.4个百分点,消费成为三驾马车中唯一加速的动力。“去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8%,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4%,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指出。 

  此外数据还显示,去年我国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同比增速实现了高于东部地区的增长。对此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认为,中西部和东北部经济增速全面超过东部地区,这是我国区域发展进程中一个重大的历史性变化,标志着长期以来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尽管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仍然存在,但最近一段时期结构的优化调整已经有所显现,改善迹象明显。”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认为。来源:互联网

 


2013年0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