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走势总体处于领先地位
2012年,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均值低于临界点的有从业人员指数49.4%、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49.5%和原材料库存指数47.7%,均值高于临界点的是新订单指数50.9%和生产指数53.0%,其中生产指数均值最高,高出PMI综合指数均值2.1个百分点,是PMI综合指数均值站在临界点以上的主要拉动力量。
1、生产指数全年均站在临界点以上
生产指数是衡量制造业企业报告期内生产的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主要产品的实物数量增减变化的指标,所占PMI综合指数权重为25%,是体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活跃程度的重要标尺。
2012年,生产指数在传统生产旺季4月到达了57.2%的年内高位,随后一路下行,8月下探到50.9%的低位,之后又逐渐回升,12月又回到了较高的52.0%,生产指数是所有分类指数中一年来各月度均保持在临界点以上的指数,是PMI综合指数企稳回升的重要因素。从历史数据看,2012年生产指数均值仅高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的51.8%,低于历史均值3.0个百分点,并且是连续第3年走低。虽然该指数近3年逐年下行,但始终高于临界点,表明我国制造业企业生产还在继续扩张,但增长速度总体趋缓,未来走势有待进一步观察。
2、新订单指数年末走稳
新订单指数是衡量报告期内企业正式签订的订、供货合同计算出的主要产品订货数量的指标,所占PMI综合指数权重30%,为所有分类指数中最高,是反映市场需求变化的重要风向标。
2012年,新订单指数领先生产指数1个月于3月份达到年内高点55.1%,表明市场需求对经济波动的感知要早于企业的生产活动; 随后该指数在临界点以上仅短暂停留了1个月,之后5-9月连续徘徊在临界点以下,其中8月下探至年内低点48.7%,之后逐月回升,第四季度又重回临界点以上,该指数同生产指数一道成为PMI综合指数回升的助推器。2012年的新订单指数均值为2008年以外的最低点,低于历史均值4.2个百分点,低于2011年1个百分点。从近3年,特别是2012年数据看,我国制造业市场需求扩张速度放缓,但随着我国提振内需政策的持续发力,市场需求有回升趋稳的迹象。
3、从业人员指数在低位徘徊
从业人员指数是衡量报告期末企业主要生产经营人员数量变化的指标,所占PMI综合指数权重20%,是反映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人员就业变化状况的温度计。
2012年,从业人员指数只有3、4和5月位于临界点以上,其余各月均位于临界点以下,尤其是6月跌至临界点以下后,再也没能重返临界点以上。2012年从业人员指数均值为49.4%,低于历史均值1个百分点,低于2011年0.8个百分点,为历史次低点。从历史数据看,从业人员指数走势与生产和新订单基本一致,但是变化幅度要小得多,表明我国制造业企业用工量扩张速度在减缓,但降速并不明显;2012的下半年,该指数始终围绕49%上下波动,没有明显回升的迹象年,表明近期制造业用工量快速上升动能不足。
4、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变化不大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是衡量报告期内企业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发送货物时间快慢的指标,所占PMI综合指数权重15%,是反映市场上主要原材料供求情况的重要指针。在原材料比较紧缺时,配送时间可能会放慢;而在原材料比较充足时,配送时间可能会加快。
2012年,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有2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1个月位于临界点,9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年内高点为2月的50.3%,低点为12月的48.8%,该指数整体上年内变化幅度不大。从历史数据看,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在所有分类指数中变化幅度最小,2012年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值为历史的最低点,低于历史均值1.0个百分点,低于历史高点2.2个百分点,表明2012年制造业相关的原材料供货时间上有所放慢。
5、原材料库存指数全年在临界点以下运行
原材料库存指数是衡量报告期末企业已经购进并登记入库但尚未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实物数量的指标,所占PMI综合指数权重10%,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形势的重要指标之一。
2012年,原材料库存指数高点出现在1月为49.7%,随后一路下行,5月跌至年内低点45.1%,之后6、7月回升,8月又跌至年内低点45.1%,9-12月在47%-48% 的箱体间波动,该指数全年均在临界点以下运行,总体呈W型走势。2012年原材料库存指数均值为47.7%,低于历史均值0.4个百分点,高于历史低点1.3个百分点,低于历史高点2个百分点。从历史数据看,我国制造业原材料库存大部分时间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受经济下行的影响,2012年更是创下近3年的新低。
6、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呈大幅波动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是衡量报告期内企业购进的主要原材料价格水平的指针,是企业制定采购计划的重要依据。
2012年,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1月位于临界点,3月升至年内高点55.9%,随后逐月下行,4-7月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7月降至42个月以来的新低41.0%,9-12月在50%以上波动,该指数全年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大幅波动走势。2012年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均值为49.7%,低于2011年8.5个百分点,低于历史均值8.2个百分点,低于历史高点13.9个百分点。从历史数据看,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呈M型走势,表明我国原材料购进价格波动较大,尤其是进入2012年以来,在新一轮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和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叠加影响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跌宕起伏,助推了我国原材料采购价格的大幅波动。
7、新出口订单指数呈波浪走势
新出口订单指数是衡量报告期内企业产品订货数量中用于出口部分的指标,是反映外需变化的重要风向标。
2012年,新出口订单指数仅有5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1-4月逐月上升,4月达到年内高点52.2%,随后逐月回落,7-8月连续保持在年内低点46.6%,然后逐月回升,12月位于临界点,该指数全年呈大幅波浪走势,表明外需不稳定。2012年新出口订单指数均值为49.3%,为历史最低点,低于历史均值3.0个百分点,低于历史高点8.1个百分点。从历史数据看,除2012年以外,我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均保持在较高水平。进入2012年以来,全球制造业PMI下半年持续低迷,仅12月高于临界点,表明世界制造业经济仍处在调整期;欧元区PMI连续一年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欧元区仍没有走出欧债危机的阴霾;美国PMI虽只有4个月低于临界点,但其经济复苏形势仍不明朗,加之近期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又有所抬头,我国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3年02月18日